鄂温克族的民族風情 這些你都知道嗎?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3W

鄂温克族主要是生活在東北亞地區,是靠近中國內蒙古以及黑龍江地區的一個民族。那麼關於鄂温克族的民族風情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鄂温克族的民族風情 這些你都知道嗎?

一、衣食住行
  早期的鄂温克族從事遊獵時,主食魚獸肉和磨茹、木耳等各種山野菜。空的是狍、鹿皮縫製 長袍和帽鞋等。17世紀中葉,學會農耕生產後、開始吃糧食,以小麥、蕎麥、稷子為主。清未,有錢人開始穿棉布、綢緞長袍,窮人仍然是“毛皮裹身”。長袍式樣以達斡爾族大體相同,有大襟,下襬左右開叉,袖口和邊沿處鑲邊。衣袍特點袖頭稍長而肥。束腰帶,外套坎肩。腰帶掛有繡花煙荷包,用來裝火石,火鏞等。女子多戴耳環和指環,多為銀質的。女子束髮,多包頭巾,冬戴園形皮帽,兩側墜有環形食物。民國以來,其服飾逐步“達斡爾化”、“漢化”,現民族服裝已難以見到。遊獵時期住室,是園錐型的“撮羅子”(以鄂倫春族的“撮羅子”相似),高約一丈,直徑約一丈二尺,用3根上端有叉的木杆塔成三角架、其間搭上25——30根輔杆,木架的上部用樺樹皮苫蓋,下部夏秋用布圍子,冬天改用犴皮圍子。後來定居後改變為草房或“馬架子”,居信習俗大體與達斡爾人相同,現與漢族無異。運輸,早年主要依靠馴鹿馱運,後來使用勒勒車,現在多用膠輪牛馬車,近來機動車多起來,逐步走向機械化。

二、婚嫁
  鄂温克族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前實行“氏族外婚”和“姑舅表婚”。一個氏族內嚴禁通婚。講究門當户對,絕不高攀。“姑舅表婚”是姑表兄弟姐妹間的通婚,他(她)們有優先婚配的權利。女子婚後生女孩,都願把她嫁給孃家人,俗稱“還骨頭”。到了近代、也有與外族通婚的。從前婚事,都靠媒約之言,父母包辦。有的孩堤時就給訂婚,甚至有的“指腹為婚”。女子訂婚至結婚之前,要回避男方任何人。婚煙程序分四個程序:求婚、訂婚、納彩禮、婚禮。縣內鄂温克人過去有“掄親”形式的婚姻。事先雙方約好,結婚天,走走形式,搞所謂的“掄親”。五十年代前,二十里屯就有過這種“搶親”婚煙。鄂温克族也有入婚的習俗。從前很少離婚,離後子女歸男方,婦子可帶走個人財產。寡婦改嫁,絕不親、認為是好事。寡婦改嫁可以帶走自己的財產,也可以就在亡夫留下的房屋中再嫁他人。縣內鄂温克族,後來因與達斡爾族長期相鄰,其婚俗也逐漸隨達斡爾習俗改變。解放後,過去的封建婚煙,“姑舅表婚”,“氏族外婚”制等,都被自由婚煙所代替。

三、喪葬
  鄂温克族的葬禮,過去很講究和隆重老人的去世,當即用布圍尺體,頭彰放一小棹祭品供物,定時燒金銀錫泊紙,停屢次數月,晝夜輪流守哭盡孝。父母去世,須由子女、叔、伯抬棺上葬地。如用車送屢次,就由其兒子揹着牛頭繩走。如果死者是70多歲以上老人,主為“成佛歸天”,全氏族人都來送葬,埋葬前,在死者頭上連續打三次火鐮,以亦告別,然後用樺樹皮裹屍;而後土葬。殉葬員都是些死者生前用過的如男人的煙具、小刀、小鍋、碗和新衣服,女人的煙具、耳環、手鐲、戒指等,都與屍體一同下葬,凡可損壞者都要打碎而葬。死者的衣服、一般都送給同輩的老人以作紀念。葬後的第三天,遺屬舉行祭祀,祭儀是在死者生前睡過的鋪位上,放一塊“得日析”(方形坐墊)、擺供品以祭亡靈。家人服喪百日,此間,男人不得理髮,修而或參加賽馬、摔跤,女人不準空鮮豔服裝或參加宴請、娛樂。我縣鄂温克族的喪葬,後來大都隨學達斡爾族的風俗、解放後,特有的喪葬習俗三經消失,其儀式也逐漸步簡化。城鎮,火葬也開始推廣。

四、節慶
  鄂温克族的節慶主要有:陰曆時,包括臘月三十、正月七年級到初五。過去三十晚上家家都供佛,七年級互相串走拜年,之後舉行盛大的歌舞,撥河等娛樂活動。臘月二下三和正月十五:臘月二十三則被認為是“火神迴天”的日子,日落後,家家都要祭火,祈求下一年仍然得到火神的保佑。

敖包會:“敖包”是一種宗教信仰的象徵物,過去,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敖包”,每年五、六月間舉行一次“祭敖會”的大會,認為祭敖包就是祭“山神”、“龍王”,要宰牛殺羊進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人興年豐。在會上要進行賽馬、摔跤等活動。同達斡族雜居的村落,達、鄂兩族共祭敖包。解放後中止。1992年6月,在縣民委組織下,城鄉鄂温克族參加了在臨江鄉大石拉子村舉行的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民族舉行的敖包會活動。

半闊魯(伊木納節):在五月下旬舉行,主要祭祀“吉雅奇”(保護牲畜之神),以全羊熟肉供神,祈求畜羣安全,人畜兩旺。解放後停祭。

清明節:主要是掃墓祭祖。
  五、禮儀
  鄂温克族有獨具的禮儀,施行嚴肅認真,不分場合,格守不動搖。本民族的長幼之間,遵守嚴格的禮節。老年人受到尊敬。年青人迂風老人或長輩,必須屈膝請安,還要敬煙。騎馬相迂,必須下馬列請安問好。吃飯時,等長輩動手之後,晚輩才能動筷。鄂温克族非常好客。認為家裏來客人是大喜事,極極熱情地請客進屋。讓坐於右邊或右上角的貴賓位,敬茶遞煙。來客是老年人,必須為他做飯吃。為客人做飯吃時,絕不讓客人自己盛飯,都由主人一碗一碗盛飯,直到客人吃飽謝絕為止。如果女婿來串門,富者則宰二歲子馬,一般人家則殺只羊做手把肉吃,這裏對女婿的最好等迂。

六、禁忌
  出獵時,絕對聽從“阿威達”(獵手們推薦的老獵人)指揮,要團繩索,不許鬧分裂,更不許説大話,吹牛吹,也獵的地點、方向嚴守保密,對家裏人也是守口如瓶。在野外燒火,不燒崩火的柴禾,認為“白納查神”(山神)最怕火星崩爆,如得罪山神,獵不到野獸。在狩獵時一旦發現獵物,禁止爭奪亂開槍。要在狩獵長者的指揮下打獵。當獵到熊瞎子時,不許年青人走近熊旁辯公母(因怕會得尿塞病),首先由老豬人去看。剝熊皮要用布遮住下身,以免露出熊的生殖器。對婦女的禁忌又多又嚴。弟媳不許用大伯子的煙袋抽煙,更不許坐到大伯子跟前(否則被認為是越規行為);嚴禁女人坐在男人的行李上(因男人認為女人不潔淨、髒得很,若被女人踩和坐過行李,則認為將有禍事來臨);不許女人踩踏和跨過男人的馬(認為男人頭上有神佛,一旦被女人摸就是沾污了神佛,將會受懲罰);不許姑娘們與外來的青壯年接頭談笑;如迂外來青壯年便迅速躲避他處;寡婦不得在孃家過春節,不許在羣眾娛樂場所露面;婦女分娩,家人為她單獨蓋一所產房,叫做“薩喜格柱”,(離原住房約十米遠處),由婆婆專事護理,在七天內不許男人進出產房,既或是已住有火炕的房屋、產婦也不得在炕上生孩子。必須搬到灶房旁去生,產後十幾天,不許移到炕上去住。死人凡是一個“哈勒”(氏族)的人都埋葬在一個墳地裏,不許別人摻雜混入,另外,難產死的女人和被槍殺、斧子砍殺的人也不能葬入“哈拉”的墳地。以上禁忌,解放後有的漸消,有的解嚴了。

小結:鄂温克族很多民族都是遊獵,因為天氣環境的原因,他們大多數人的服裝都是以動物的皮做出來的袍子。鄂温克族對於死者是非常敬重的,所以喪禮有哭喪的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