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房屋特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小屋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5W

房屋不僅僅是一家人遮蔽風雨的地方,它更是一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這是民族的象徵,那麼我們狩獵的人的建築是怎樣的呢?會不會就是一座簡單的小屋呢?一起去看看狩獵之家的鄂倫春族人民的建築特色是什麼吧。

鄂倫春族房屋特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小屋

  鄂倫春族建築特色
  仙人柱,鄂倫春語意為“木杆房屋”,漢語稱撮羅子,是鄂倫春族遊獵時期居住的房屋。首先用兩根“阿杈”(帶杈的杆子)支起,然後把6根“托拉根”(搭在阿杈上的主杆)搭在阿杈上。頂端套上“烏魯包騰”(柳條圈),在烏魯包騰周邊搭上20多根樹杆,即為“仙人柱”的骨架。覆蓋物分兩種:冬天用狍皮和蘆葦簾,狍包縫製成三塊扇形的圍子,蘆葦簾壓在圍子上面。西南側或東南側留門,門簾冬季是狍皮做的,其他季節則用柳蒿枝條織成。頂端留空出煙,下雪天,為了防雪而蓋上一塊皮子。夏秋季多用樺樹皮做成的圍子“鐵充沙”.布匹多了以後,開始用布覆蓋。仙人柱裏面的設備冬夏不一。

冬天,仙人柱裏面的“奧路”(側面鋪位)是用木頭做的三面圍子,鋪上草又鋪上狍皮子。夏天,仙人柱裏有“塔克達”(牀),是由木杆製成,鋪的是草和樺樹皮。鋪位裏側一般要搭一個木架,可放衣物及生活用品。地中央無論冬夏,都置火堆,用以取暖、做飯。鍋一般吊起來,或用鐵架、石頭架起來。仙人柱內面對門的鋪位是“瑪路”,左右兩側是“奧路”.在瑪路正中的高處往左數的幾根斜杆上懸着四五個樺皮盒,裏面供着“博如坎”(神偶)。“瑪路”是男主人和男客人的席位,女人禁止到瑪路上。兩側的奧路是家庭成員的席位。

每個仙人柱後面都有一棵小樹,樹上掛的幾個樺皮盒中供有各種“博如坎”,因此婦女不許到仙人柱後面去,也不許在後面再建仙人柱。一個烏力楞的仙人柱是排成一橫排或弧形,而不能一前一後。

你別看他們的房子都是尖尖的,這也算是特色,我們漢族很少見到這種房子,可能這都是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聯繫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