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漢族文化信仰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5W

很多人説漢族是沒有信仰的民族,其實,這是一種謬論。在漢族人心中,每個人都有一杆秤,都有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信仰。這種信仰,不像西方人士都有統一的標準。那麼,在漢族文化系統中,她的信仰是什麼呢?就請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揭祕漢族文化信仰是什麼

一、科舉
  科舉是中國封建社會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分配官職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從隋朝開始到清朝結束,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進行了一些改革。其中在選用官吏方面,以科舉取士代替了為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開設進士、明經二科,由州、郡通過考試舉薦一些優秀人才,來京城由朝廷進行測試,根據考試成績錄取。被錄取者可出任各級政府官吏。隋以後各朝代都沿襲了這一考試製度。不過所設科目、考試內容和方法各個時代都有所不同,並且越來越複雜,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大致相同,並且都是以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一種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為題的應考文章。依照題義闡發其中的義理,禁止發揮自己的見解,也不許聯繫當前的現實政治。這種文章就是人云亦云地把《四書》《五經》的説法貫串成文,還美其名曰“代聖賢立言”.八股文的格式也非常死板,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部分組成。後四部分都各有兩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為八股。這種文章不僅結構有死的程式,同時語言、句法、字數,甚至語氣都有嚴格的限制。
  八股文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扼殺了他們的創造精神,使他們失去了主體意識。讀書人為了功名利祿,甘心受統治者收買,把科舉當作出人頭地的敲門磚。這時候科舉制度已經沒落,對社會發展不僅失去了積極意義,反而起着阻礙作用。

二、崇拜龍鳳
  龍鳳從原始社會時期作為大自然神祕力量的象徵受到崇拜,到奴隸社會由某些氏族的圖騰轉化為最高統治者祖先的化身,到封建社會則成為皇權的標誌,龍是皇帝的化身,鳳則為皇后的化身。皇帝的容貌、身體、服裝、座位、牀鋪……都冠“龍”字。影響所及,民間迷信認為帝王是龍轉世,俗稱“真龍天子”.直到近代、現代這種迷信在民間仍有影響。而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都戴鳳冠,皇宮的建築稱為鳳闕或鳳樓,皇帝乘坐的車稱為鳳輦,皇帝儀仗所用的華蓋稱為鳳蓋。總之,在宮廷的裝飾藝術中,龍鳳無處不有,始終處於顯赫的地位。現在龍鳳作為皇權的標誌雖然隨封建制度的崩潰而消失了,但民間仍以“龍躍鳳鳴”來比喻才華出眾的人物。
  漢族對龍鳳的崇拜在民間習俗中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由於民間迷信龍能行雲布雨,所以龍王廟與土地廟、祖廟一樣遍佈漢族民間,用以祈求龍神調和風雨,使五穀豐收。大旱季節常舉行求龍降雨的儀式。同時,民間還崇奉龍山,將村前、村口或村後某座山視為龍山,山上草木視為龍鱗,山脈視為龍脈,均為神物,嚴禁砍伐和破壞。有的農村為了求得五穀豐收,每年正月要行迎龍儀式,此俗至今仍興。
  漢族對龍鳳的崇拜,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一系列特殊的傳統習俗。元宵節耍龍燈,端午節龍舟競渡,喜慶日要跳龍舞、鳳舞和行鳳凰燈。南陽漢代畫像磚刻中就有鳳舞的形象。過春節時,華東地區一些農村的民間藝人手持五彩鳳凰燈,唱着讚歌到各家祝賀。更有趣的是漢族民間還有把鳳凰當做愛情象徵的習俗。
  蕭史與秦穆公之女弄玉夫婦在鳳凰台吹簫的故事可能是其始源。《詩經?卷阿》中“鳳凰于飛,和鳴鏘鏘”,以及被後人稱為“鳳求凰”的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故事,也是用鳳凰來祝賀婚姻美滿,比喻夫妻相親相愛的風土人情的反映。
  此外,由於龍的形象威武嚴肅,象徵個性的堅毅剛強,所以漢族民間喜以“龍”作為男性的命名;而鳳的形象豔麗優美,象徵女性的美貌温柔,民間又有喜以“鳳”作為女性命名。此俗至今猶然。
  由於人們對龍鳳的崇拜,千百年來,龍鳳形象的紋飾遍見於繪畫、工藝美術、雕刻、建築裝飾以及民間文藝創作之中,人們可以從龍鳳的藝術形象中,直接感受到漢族傳統文化的氣質和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因此,龍鳳紋飾也就成了漢族傳統文化的象徵。

三、信仰多神
  漢族沒有一個為全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但遠古時期傳下來的“萬物有靈”的觀念,對大自然的崇信,始終影響着漢族的信仰民俗。由於認為世上存在着主宰物質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神靈,所以漢族歷來信仰“神仙”.古代漢族崇拜的神仙眾多。
  對於天,有總管“天道”的神,叫“玉皇大帝”.認為青帝主東,赤帝主南,黃帝主中,白帝主西,黑帝主北。天神中,又有主管男仙的東主公,主管女仙的西王母。
  對於山水,認為山有山神,不僅五嶽奉為神山,各名山也都有自己所供之神;又認為水裏有“四海龍王”,龍王除統領水族外,還掌管興雲降雨。
  對於地,認為每一地段都有“土地神”掌管,古稱“社神”,俗稱“土地公公”.同時一樹一石也都被賦予神靈。
  對於一些自然現象,認為雷公是司雷之神,電母又稱“雷婆”,是司閃電之神,丙師是司雨之神,箕伯是司風之神,回祿是火神。
  對於地理方位,認為青龍是東方之神,併兼吉祥之神;白虎是西方之神,併兼凶神;朱雀是南方之神;玄開其形象為龜或龜蛇合體。是北方之神。四神合“四方之神”.
  對於動物精靈的崇拜,較普遍的認為是狐狸可以修煉成精,化成人形,被尊為“大仙”、“狐仙”.除了對大自然的崇拜而產生對各種神的信仰以外,人們還把人生的姻緣、壽祿都看做有神靈在主宰。
  對於愛情,有象徵夫妻相愛的“和合”之神,奉之為女神的有四個:一為玄女,又叫“九天娘娘”;二是碧霞元君,其為泰山神--東嶽大帝之女;三是鬥姆,其為北斗眾星之母;四是素女,極善彈琴歌唱。壽星,即老人星是專司長壽之神,又叫“南極老人”,俗稱“老壽星”.麻姑作長壽女仙,故祝女壽者多以麻姑像贈送,名“麻姑獻壽”.還認為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文昌是主宰功名、祿位之神。隨着佛教的傳入,漢族民間又認為觀音菩薩是送子娘娘,專管生育男孩。又認為閻王是主管人的生死之神。
  在漢族民間,一些歷史人物也變成了人們崇拜偶像神,如所謂“八仙”(漢鍾離、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鐵枴李),原來都是歷史上的人物。又如三國時關羽也被尊為神,關公廟遍佈南北。其他歷史中被擁戴為神,塑成偶像,隨香火的就更為普遍。另外,三十六行各行各業也都有自己的“祖師”被奉為神祇。
  由於鬼靈觀念的影響,民間又崇信各種鬼怪,如吊頸鬼、短命鬼、殭屍鬼、硬頭鬼、水鬼等。凡此種種五花八門的多神信仰,在長期的封建統治下形成“神權”束縛着漢族人民。解放後經大力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神權”基本上被打倒,但其影響至今猶存。

四、漢民族傳統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會基礎中對道家、佛家諸説多有崇敬!然而遺憾的是,近現代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人們的功利主義思想逐漸佔據主流形態,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宗教卻逐漸式微,民眾有許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