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目前東鄉族有多少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8.57K

在漫長悠久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各種文化自成一體,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其中獨樹一幟的東鄉族,東鄉族主要分佈在甘肅省內,這是一個善於學習借鑑的民族,其文化融會整合多個民族的文化內容,形成擁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東鄉族文化。下面我們去了解下東鄉族的相關內容吧。

解讀目前東鄉族有多少人


  人口地理:
  東鄉族至今擁有人口515000人。

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東鄉族總人口為51.38萬人,其中:男性26.44萬人,女性24.94萬人;性別比為106.06。與10年前的'四普'相比,東鄉族人口增加了14.01萬人,增長率為37.50%,平均年增長率3.08%。

在東鄉族人口中,城鎮人口有2.23萬人,佔總人口的4.34%;鄉村人口49.15萬人,佔總人口的95.66%。與10年前相比,東鄉族城鎮人口比率提高了2.10個百分點。[1]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鄉族地區位於甘肅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東和黃河以南的山麓地帶。境內山巒溝壑,星羅棋佈。

社會經濟:
  由於民族形成的特殊歷史環境,東鄉族形成時,其社會結構即為社會制度。從元代蒙古人的軍屯到明代的土司制度以及後來的裏甲制度,都是以封建的生產關係為基礎。清康熙後期,河州知州王全臣廢除了當時腐敗、混亂的裏甲制度,在東鄉地區清地畝,釐定税例,建立社會組織。但是這一改革對東鄉族社會的發展並沒有發生重大作用。中華民國時期,東鄉族人民在軍閥的統治下,生活更加貧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鄉族的各個方面才發生了根本變化,1950年成立了東鄉族自治縣。1981年又成立了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東鄉族人民在社會主義社會裏,經濟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民族幹部不斷增加,謇現了東鄉族當家做主的權利。

東鄉族以農業為主,明人吳楨在《河州志》中説,當地人“勤於務農”。東鄉族自給自足和自然經濟佔絕對優勢。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洋芋、玉米和其他夏秋雜糧。東鄉洋芋以產量高、個大、澱粉含量高而聞名。由於土地貧瘠,生產力十分低下,地主經濟不甚發達,地主、富農只佔總人口的2.3%,佔有土地9%;中農佔總人口的42.5%,佔有土地69.4%;貧僱農佔總人口的42.5%,佔有土地20%。地主階級佔地雖不多,但他們憑藉政治特權以及高利貸等手段,對農民的剝削依然嚴酷。畜牧業,特別是養羊,在東鄉族人民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有許多農民還從事小商販、運輸、擀氈、織褐子等,以補家用。

東鄉族聚居的東鄉地區,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北的黃土丘陵地帶,自然條件較差,水土流失嚴重,莊稼十種九不收,糧食畝產不到百斤,加上國民黨政府的殘酷剝削和壓榨,中華人民共和舊成立前人民生活十分貧困。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級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東鄉族在改變本地區貧窮落後面貌中,作出了巨大努力。興修水利事業,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許多山坡被改造為層層梯田和優良牧場。農業生態得到了改善,糧食作物畝產達到了150公斤以上。特別是農村生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來,東鄉族地區出現了農、林、牧、副業多種經營局面,產業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電力使用日益普遍。工業生產從無到有,蘿日益壯大。人民生活水平顯着改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