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掃塵開始於何時?

來源:人人運程網 3.26W

掃塵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前的一個準備,我們都知道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把臘月二十四定為掃塵日,而不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五之類的,那麼掃塵日定為臘月二十四的由來是什麼,又開始於何時呢?

臘月二十四掃塵開始於何時?

民謠説:“二十四,掃塵日。”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此習俗向人們傳遞着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為何北方地區説“臘月二十四掃房子”,但是南方地區的人卻説“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五經異義》説,官府在二十三日祭灶,民間在二十四日。

其實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一下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建立和諧社會,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既然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都在這一天拜神,那麼工作人員就只能推後一天再拜,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説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羣眾推遲到二十四。後來,據説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由於過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密切聯繫領導,受到的影響比較大。而南方仍然保持了和人民羣眾的一致。

言歸正傳,説説掃塵。

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清掃蛛網揚塵、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北方稱“掃塵”,南方叫“撣塵”。據説,臘月掃塵原本是避邪除祟的,民間又叫“收瘟鬼”。

我國春節前掃塵的風俗形成較早,《呂氏春秋》中已有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前掃塵的習俗。按照民間説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掃塵”也叫“掃陳”。年節掃塵有“除舊佈新”的含義,掃塵藴含了人們“推陳出新”、“辭舊迎新”、“破舊立新”的願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這一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清潔、講衞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雖然説“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我國一些地方,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

掃完屋子掃自身。藉着掃塵的機會,人們也將身子從頭到腳清理一遍。所以民間有“剃年頭”的説法,即趕在年前剃頭。這一方面的原因是正月裏不允許剃頭,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年事事都要講究“新”氣,人們“剃年頭”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另一項清潔的活動就是洗澡沐浴。年前人們一定要洗澡沐浴,搓掉污垢,清潔身體,以迎接新年。

小結: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舊時的風俗習慣早已經被人淡忘,但春節年前掃塵的習俗,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還在延續着。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的健康衞生,更多的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