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過小年習俗,小年祭灶習俗的傳説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4W

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是整個中國綜合水平最高的一個地方。我們經常會説“老北京”,這是因為北京城有着悠長的歷史,而且作為文化中心,很多中國的傳統民俗在這裏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味最濃的地方非北京莫屬了。過小年是中國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過小年的時候各地都會祭灶,祭灶的傳説是什麼呢?除了祭灶之外,北京還有哪些過小年習俗?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北京過小年習俗,小年祭灶習俗的傳説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説為門、井、户、灶、中雷;或説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

祭灶習俗的傳説: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説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麪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説:“好話多説,不好話別説。”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説壞話。在唐代着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裏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着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據説,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糖(或蜜)融化,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曰為:上天言好事。民間傳説,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説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同時,在某些地方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不過筆者對此卻持懷疑態度,因為,古代男子在家中幾乎是不下櫥的,灶王爺天天在看着女士們下櫥做飯,男士們幾乎也見不到,上天后又怎麼言男人的好呢?因此,此是否是特指飯店之類的場所呢?

“小年”送灶王,大年三十的晚上接灶王回人間過年,因而,年三十哪天先“接灶”、“接神”的儀式後,才能輪到祭拜祖宗。

灶王爺的由來:據一些史料記敍,在我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説為門、井、户、灶、中雷;或説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淮南子》説,黃帝、炎帝“死作灶神”,職司人間善惡。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註釋説:“髻,灶神,着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説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説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説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説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説不一。

據説灶君本人是炎帝、祝融的化身,後來我國道教的《經説》上將灶神説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説。

北京地區的歌謠則是: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説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

小結:早些年,我們還沒有這麼多廚房電器,沒有微波爐,也沒有烤箱,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灶台。人活着必須要吃飯,所以灶台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説非常重要,灶王爺也就是大家心中最尊敬的神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