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壽山石雕刻名家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1.63W

壽山石,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佈在福州,以及金三角一帶,其雕刻技藝更是聞明世界。尤其在清代,湧現出了很多壽山石的雕刻作品。本期的中國傳統工藝欄目,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清代的壽山石雕刻名家,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瞧瞧吧!

清代壽山石雕刻名家有哪些?

  清代壽山石雕刻名家:
  壽山石雕藝術史上有兩個重要人物,即清康熙年間壽山石雕的一代宗師楊璇和周彬。

楊璇,又名玉善、玉璇等,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間客居福州,首創“審曲面勢”雕刻法,即根據壽山石豐富的色彩,順其自然,依色巧雕,使雕作之畫面,形神兼備,情趣盎然。楊璇在人物和獸鈕雕刻上,技法特別精到,是公認的壽山石雕鼻祖。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刀法古樸,獨具匠心。其傳世之作《十八羅漢像》現藏北京博物院。此作刀法如行雲流水,所雕羅漢皆是漢人形象,全無傳統上的“胡貌梵影”,且眉目傳神,面容親切,觀之似動,呼之欲出。楊璇還擅長鈕雕。清周亮工《閩小記》説他“運刀如鬼工”。

與楊璇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壽山石雕宗師周彬,字尚均,閩南人,尤擅鈕雕,其技藝超凡,名冠當時,所制印鈕被專稱為“尚均鈕”,多為地方官吏進貢朝廷,作為皇家祕藏之珍。“尚均鈕”多是獸鈕,雕風精細,手法誇張,形態與眾不同,印旁常有博古紋,多取青銅器紋樣,並在紋中隱刻雙鈎篆字“尚均”

繼楊璇、周彬之後,福州還有董滄門、奕天、妙巷等人繼承“鈕雕”傳統,聞名於世。清同治、光緒年間,潘玉茂、林謙培二人繼承發揚周彬、楊璇的壽山石雕工藝傳統,各得其真,並各自收徒傳藝,各揚其長,以後又經世代相襲和發展,形成了兩個有同風格的壽山石雕藝術流派,也就是“西門派”和“東門派”。後經過逐漸的發展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即“學院派”。

“西門派”雕法以“薄意”為主,所以又稱為“薄意派”。該派雕品以印章和小品為主,其風格清新俊雅,書香氣很濃,專傳頌收藏家、鑑賞家、書畫家收藏、玩賞和使用。

“東門派”也稱“圓雕流派”,是壽山石雕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它以清同治、道光年間的林謙培為鼻祖,傳人有100多人,主要散居在福州東門後嶼及其毗鄰的橫嶼、樟林、壽嶺等幾個村。“東門派”雕品內容廣泛,除製作印章外,更多的是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態與色澤,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和花鳥等觀賞性陳設品,供應民間和市場需要。其雕品主要雕法是圓雕,修光善用尖刀,精巧玲瓏,矯健華麗,作品雕鏤結合,追求裝飾效果。

隨着時代的進步,壽山石雕也在不斷地被髮揚光大。

小結:
  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除了被大量用來生產千姿百態的印章外,還有用來雕刻人物、花鳥、高山流水等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之處,值得收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