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之鄉 木偶戲的家鄉在哪?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9W

木偶戲在中國的很多個地方都是很有名的,木偶戲在中國戲曲文化中,有着悠久的歷史,一步步的演變才能有現在的着名,在廣東高州,木偶戲的表演一直傳承到現在,那麼木偶戲之鄉在哪呢?有哪些相關介紹,一起往下看看吧。

木偶戲之鄉 木偶戲的家鄉在哪?

廣東省高州市中山路街道年例日前夜,老街坊們在路邊搭起簡易戲台,自編自演起羣眾喜聞樂見的高州地方劇-鬼仔戲,以此慶祝自已的節日。據當地風俗,除傳統節日外,每個村鎮街道都有自已的節日,叫年例,其規格僅次於春節。

  國家文化部在福州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命名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以木偶戲聞名的高州市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偶戲之鄉”,這是我市目前唯一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高州木偶戲俗稱“鬼仔戲”,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木偶戲的“演員”是雙重的,真正當眾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繪成的戲劇角色,又是為人操縱的戲具。據介紹,元、明、清以來,木偶戲由城入鄉,多種風格、流派形成了木偶的造型藝術。高州木偶戲由清末從福建一帶傳入,最旺盛的時候,高州有大大小小的木偶戲班超過500個。木偶戲由民間走向專業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劇場,木偶造型逐步現代化,雕繪工藝達到了相當高度。

  木偶戲班一般分單台戲、小班、中班、大班。單台戲即敲鑼、打鼓、操控木偶、唱戲文等都由一個人完成,它在農村最為常見,許多村莊都有這樣做“鬼仔戲”的人,現在高州以金山開發區的樑東興最為着名。小班一般有4人,其中一個人敲鑼打鼓,三個人唱戲、操控木偶,中班有6到8人,10個人以上的稱為大班,如現在的高州市木偶粵劇團。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高州木偶戲已經發展成我市有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高州木偶戲協會。目前每年春班(每年農曆正月到三月)在高州城鄉表演的木偶戲班有100多個,上演的場次達到6000多場。現在高州許多村落的年例都有木偶戲演出。在1996年,高州市文化局舉辦的“木偶戲一條街”活動中,共有136個木偶戲班同場演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州人對木偶戲喜歡的程度。

  高州最出名的木偶戲班為高州市木偶粵劇團,該劇團是我國很有影響的國家專業木偶粵劇團。該團曾於1998年赴北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其參演節目《柳毅傳書》一舉奪得劇目獎、導演獎、音樂獎、優秀表演獎和一項紀念獎,讓全國人民對高州的木偶戲驚歎不已。

  隨着高州木偶戲逐步聲名遠揚,高州木偶戲團體曾被邀到江門、廣州、順德、肇慶以及全國的一些城市參加當地藝術節。2000年5月,在他的籌劃下,高州的民間木偶團應邀到德國表演。高州金山開發區陳垌村的三個農民帶上“家當”,便和文化局的楊嘎到了德國。在德國的20天裏,他們走了10座城市,表演了10場。每一場都座無虛席,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德國觀眾久久不願離去。在德國,木偶戲被稱為傀儡戲,品種比中國多得多,但德國觀眾卻對中國木偶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喜歡木偶戲中頗有人情味的劇本故事,更加被中國木偶戲樸實的技巧所折服,因為在德國,木偶戲不全是人工操作,或多或少都帶着機械、電動的表演技巧。當地媒體對中國木偶戲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出行,不但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民間文化交流,而且事後還與德國方面簽訂了一個合約:高州單人班(即前面提到的樑東興)應邀到瑞士、奧地利、荷蘭和德國進行巡迴演出,後因故沒去成。高州市木偶粵劇團還三次被邀到香港表演。2001年,在參加香港舉辦中國民間傳奇藝術節的表演中,高州木偶團大膽創新,推出“人偶同台”,受到了香港觀眾的普遍喜愛。

  由於高州木偶戲的顯着影響,佛山粵劇珍藏館內展示了高州木偶戲的歷史資料。

  小結:高州木偶戲在中國是很有名的,因為高州的木偶戲不止是延續了之前木偶戲的一些特點,而且還一直都在創新,讓更多的觀眾喜歡木偶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