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木偶戲簡介 木偶戲的現狀

來源:人人運程網 7.22K

廣東的木偶戲歷史也是悠久,在很早之前廣東就開始有木偶戲,慢慢的形成了廣東地方特色的木偶戲,在政府的幫助下,廣東地方開始成立一些木偶戲劇團,將木偶戲發揚光大。下面是廣東木偶戲的介紹,一起欣賞下中國戲曲文化吧。

廣東木偶戲簡介 木偶戲的現狀

廣東木偶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戲劇。有700多年曆史,廣東的木偶戲種類很多,計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鐵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佈在省內粵語、潮語、客家話、雷州話等文言區,各個種類的木偶雕刻製作、操縱技藝以及藝術風格,彼此有異,豐富多彩,均是廣大羣眾喜聞樂見的漢族傳統藝術。被譽為“百年古傀儡,時代新經典”的具有400多年曆史的高州木偶戲,今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州單人木偶曾赴法國、德國、港澳等地演出,備受歡迎。廣東木偶戲從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美學、戲劇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中國木偶戲始於漢代,古稱“傀儡戲”。廣東木偶戲,大約在元代傳入。1956年,廣州市創辦廣東木偶劇團。廣東木偶戲品種繁多,有杖頭、鐵枝、圓身、提線、布袋等形式,造型精雕細刻,神采各異,傳神逼真,栩栩如生。

  木偶戲,俗稱“鬼仔戲”,是茂名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最為羣眾喜聞樂見的漢族戲劇藝術。其風格頗具粵西地方特色,其獨特古樸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相傳,高州木偶最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由福建閩南人大量遷移廣東而傳入,多分佈在講白話(粵語)的地方活動。

  在高州很多上了一點年紀的人心目中,“鬼仔戲”是兒時久遠而温馨的記憶。二三十年前,一個藝人,一擔籮筐,一個布架子,一個鑼鼓,幾個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戲的全部“家當”。每當鑼鼓一響,村民們便裏三層外三層地將小小的木偶戲台圍個水泄不通。那木偶戲藝人彷彿有三頭六臂一般,這邊敲打鑼鈸,那邊手腳並用,將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繚亂,同時嘴裏還要根據生、旦、淨、醜不同角色,唱出説出不同腔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鑼鼓聲和木偶戲特有的音調,給靜寂的鄉村夜空帶來難得的沸騰。

  廣東木偶戲的種類很多,計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鐵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佈在省內粵語、潮語、客家話、雷州話等文言區,各個種類的木偶雕刻製作、操縱技藝以及藝術風格,彼此有異,豐富多彩,均是廣大羣眾喜聞樂見的漢族傳統藝術。

  2002年的關懷和支持下,在海珠區洪德路建立了廣州木偶藝術中心,創建了木偶演出、木偶製作、木偶銷售、木偶教學(輔導)、木偶展覽為一體的場所,為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新的活動基地,中心劇場環境優雅,且配備了現代化的燈光、音響設備,能真正帶給觀眾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綜合實力被國內同行認可,國際木聯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的會址同時設在廣東省木偶劇團。

  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藝術家小分隊赴佛山市華英學校演出。“九藝節”藝術家演出小分隊首次到學校演出。

  “九藝節”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通過豐富多彩的演出、展覽和羣眾文化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了人民羣眾文化生活,促進了文藝事業創新繁榮。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證明了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藝術團體,都在努力踐行“人民的節日”這一宗旨。這次演出把歡樂送到了學校,與同學們分享文化藝術大餐。

  藝術家小分隊為500多名師生演出了《龍鳳呈祥》、《長綢舞》、《木偶雜耍》、《快樂的WOOSA》等節目,演出內容涵蓋鐵枝木偶、杖頭木偶、提線木偶、人偶表演等多個品種。《長綢舞》出神入化、生動傳神,表演者操縱木偶,載歌載舞,揮動長綢,達到人偶合一的境界。節目中,哪吒的勇猛機智,鍾馗的剛正不阿,七品芝麻官的滑稽詼諧,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演出還安排了互動節目,同學們上台與藝術家一同操縱木偶,現場陣陣歡笑和喝彩。

  小結:木偶戲雖然在以前盛行,但是在現在很多地方的木偶戲不是那麼的受歡迎,所以政府會給予支持,讓木偶戲繼續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