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節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3.7K

説起中國小吃文化,那麼一定不能錯過地道的北京小吃了。在中國,京城的小吃,有一些常常標榜為宮廷御膳,傳説慈禧青睞京城小吃,而如今的北京的這些小吃就是宮廷流傳到民間的。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春節的特色小吃吧!

北京春節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介紹

  北京春節特色小吃介紹:
  1、老北京火鍋也稱“涮羊肉”,選取閹割過的羊,肥瘦相間的後腿肉最佳,放入炭火銅鍋中涮10秒鐘便熟。最正宗的吃飯為:清湯(只放入大蒜、薑片、紅棗、香菇,不加調味料)+麻醬(北京最風行的蘸料芝麻醬)。 老北京涮羊肉製作簡單,口感良好。吃的順序很有講究:1、先涮毛肚;2、再涮肉;3、三下菜;4、最後煮雜麪。 比較有名的涮羊肉餐館有東來順、口福居、宏源南門涮肉城等等。

2、炸醬麪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麪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裏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麪醬炸炒,即成炸醬。麪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麪。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麪”或者“涼麪”。 在老北京炸醬麪、海碗居、一碗居都有比較正宗的炸醬麪。

3、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捏着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在老磁器口豆汁店和護國寺小吃裏都可以嚐到正宗的豆汁。

4、炒肝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目前很多小餐館作為早餐都有提供炒肝。 最有名的僅有2家“北姚記,南天興”。“北姚記”指的就是有幾十年歷史的鼓樓姚記炒肝。鼓樓姚記炒肝還經營包子,滷煮等食品但最牛的還就是炒肝。

5、驢打滾是黃米麪團卷豆沙,不過卷好後將其在黃豆麪上翻滾,讓表面沾上一層黃豆麪,以避免水分蒸發導致乾裂從而影響口感,可能就是因為最後這個動作而被幽默的北京人把它起名為驢打滾。驢打滾口感軟糯,不黏牙,深受老北京的歡迎。

北京春節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介紹 第2張

  北京春節傳統食俗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着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閒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麼引人注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裏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小結:
  傳統的老北京小吃,都會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其中較着名的有老北京十三絕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