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小吃炸醬麪的來歷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1W

炸醬麪是北京的有名特色小吃,相信很多人都有吃過,但是正宗的北京炸醬麪卻是比較少的,現在的炸醬麪並沒有很多是正宗的,因為很多人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地方性的一些特色。一起看看中國小吃文化之炸醬麪吧。

北京特色小吃炸醬麪的來歷簡介

炸醬麪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麪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裏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麪醬炸炒,即成炸醬。麪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麪。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麪”或者“涼麪”。

  炸醬麪在北京的流行程度,從老北京關於炸醬麪的順口溜可見一斑:“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裏美,切幾批兒,焯江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炸醬麪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麪碼兒。”

  在老北京,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是以半肥瘦豬肉丁加葱、姜、蒜等在油鍋炸炒,加黃稀醬,蓋上鍋蓋小火咕嘟10分鐘。當肉丁被黃醬咕嘟透了,肉皮紅亮,香味四講究的則是裏脊丁炸醬三鮮(蝦仁、裏脊、玉蘭片)炸醬等,還有木樨(雞蛋)炸醬、炸豆腐丁醬、燒茄子丁醬等素品,油而不膩。老北京人吃炸醬麪,冷天講究吃熱的,謂之“鍋兒挑”(完全不過水),熱天吃過水麪,但湯要篦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謂之“全面碼兒”。初春,用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稱掐菜)、只有兩片子葉的小水蘿蔔纓,並澆上過年剩下的臘八醋。春深,在醬裏放上鮮花椒蕊兒,稱花椒醬,麪碼兒則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蘿蔔纓和絲(條)。初夏則以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等為麪碼兒。

  另外,河北、上海、廣東、東北也有不同製法的炸醬麪。韓國亦有炸醬麪,是由華僑帶入韓國,以春醬(黑豆醬)為調味料,加上洋葱、蝦、肉類等。炸醬麪目前在日本的高級餐館也有賣,不過擺放相當精緻,在碟子周邊擺上綠色黃瓜絲,中間盤放麪條,碟子芯放上黃色的炒雞蛋,最中央是一撮紫色的炸醬,像一盤工藝品。

  炸醬麪的營養
  炸醬主要原料是麪條(富強粉)、豬肉和蔬菜。麪條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而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羣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多放些蔬菜作為“面碼”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炸醬麪成為一種健康的飲食。否則鹽分多,纖維少,維生素C和鉀不足。醬本身含有較多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適合與麪粉搭配。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所以在做炸醬麪的時候要避免使用上述原料。此外,食用以豬肉為原料的炸醬麪後不宜喝大量的水。

  炸醬麪的來歷
  話説有明一代後半段,南方人朱櫪主導北京城,漸習北人風俗。甘陝晉魯各路商賈又開始在北京大行商肆。湯麪也被順勢帶進北京,不過仍舊屬於高檔食物,類似順風海鮮一類的規模。請注意,此處仍講的是湯麪。

  翻過萬曆十五年,明末李自成起義。農民軍進北京,靠的是什麼?靠速食麪。速食講究快,帶湯的吃起來自然不快。況且也沒有能力做出好吃的湯,沒有足夠的肉料麼。秦漢以下1600年裏,秦晉的農民,就是依靠日常食用乾麪條聊以度日,奉節過喜的,才有食簡易湯麪的機會

  總之乾麪條被李自成的農民大軍帶進了北京,努爾哈赤一代得到了鞏固,這已經是最近不超過200年的事情了。

  清三代國泰民安,疆域無邊,北京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東方之都。飲食文化同時也隨着牛毛般飛舞的八旗子弟的瘋漲興盛起來。不過,這種局面真正的蔓延,還是在乾隆之後國運漸衰之時顯現出來。看過電影《全聚德》的朋友一定對破落子弟爭食烤鴨為身份象徵的片段記憶猶新。那已經是100年前的事了。同期,更破落的貴族子弟吃什麼呢,答案便是:炸醬麪。

  小結:炸醬麪是很多人都喜愛的食物之一,在北京也是很流行的,在每個地方的炸醬麪各有各的特色,製作方法的不同,導致口味也是不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