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吳越文化特點形成的原因

來源:人人運程網 7.74K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的洗禮,誕生出許許多多的文化,吳越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吳越文化有“海納百川,聰慧機敏,經世致用,敢為人先,這四大特點”説到這問題來了,吳越文化的特點是如何形成的呢?且看下文,小編為你揭祕

揭祕吳越文化特點形成的原因


  吳越文化特點形成原因:
  (1)中原入主吳越
  先秦時期的吳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比中原地區,吳越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但就總體性狀而言,粗獷中藴涵精雅,是當時吳越文化的顯着特徵。從近年出土的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春秋吳國大墓的玉器、青銅器中可以看出,吳越人已具有從粗獷中追求精雅的審美心理和實踐創造力。

過去,研究吳越文化,人們都把精力集中於先秦時期,那只是狹義的吳越文化。廣義的吳越文化,應包括古今。作為廣義的吳越文化,漢代是文化轉型的關鍵階段,非着力研究不可。先秦時期的吳越文化,雖受華夏文化的深度影響,但基本上還是夷越文化,是中國諸少數民族文化中最發達的一支。

  漢代的吳越文化,則是中國主流文化——漢族文化的一個區域型。吳越文化的這一轉型過程,開始於楚威王敗越,劇變於秦皇、漢武時期。這段時期,吳越地區的越人大量入海南奔,楚人與中原人先後進入吳越,由於主導人口與基本居民發生變換,使吳越文化的民族性隨之激變。文化轉型的趨向是由西向東、由北向南依次展開的。到西漢中後期,皖南、寧鎮、太湖平原、寧紹平原已基本漢化。到六朝時期,浙江南部地區也由北向南漸次完成漢化。

(2)東漢時期的初步發展與進一步漢化
  東漢更始元年(公元23年),任命任延為會稽都尉。《後漢書循吏列傳任延》雲:「時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亂江南者皆未還中土,會稽頗稱多士。」

王充《論衡自紀篇》記建武十年(公元34年),他八歲就學時,「書館小僮百人以上」。會稽教育已頗發達。這些都是東漢初年情況。

到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東漢政府將會稽郡分為吳郡與會稽郡。吳郡治所在吳縣(今蘇州),轄境約當蘇南太湖流域、浙江長興、吳興、天目山以東,建德以下的錢塘江兩岸。會稽郡治所在山陰(今紹興),轄浙江以東之地。太湖、錢塘江流域由一郡分為二郡,説明到東漢時期,這裏的人口增加了。

《漢書》為吳越地區人物立傳者,僅嚴助、朱買臣、鄭吉三人,嚴與朱都是太湖平原的吳人,鄭吉是會稽人。《後漢書》為吳越地區人物立傳者,有23人,其中,錢塘江以南有14人,主要集中在山陰、上虞、餘姚一線。

(3)文化轉型
  人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到西漢中期,太湖、錢塘江流域已基本實現種族大換班,主要居民與主導民族已由漢族取代越族,該地區的文化面貌也就為之大變,即漢文化取代了越文化。越文化在考古學文化上的主要標誌印紋陶,從此在該地區完全消失。古越族的特有樂器也在該地區悄然隱退,而大量出現於廣州的南越王墓中。「斷髮文身」等古越人的習俗也不再見諸載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