巛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2.68W

巛姓氏是我國百家姓的一個罕見而又古老的姓氏,主要源於姜姓,出自古代蚩尤部三苗後裔三巛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巛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大陸姓氏排行榜未能進入前4000名。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感興趣呢?不妨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山區河流稱謂,屬於以地貌特徵為氏。巛,即川的古體字,指山谷間的大型河流,區別在於川相對比較直,而巛則比較蜿蜒,且落差皆比較大,水勢磅礴。
  古人崇尚自然,取自然地貌特徵為姓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即有叫“巛”的人物紀年記錄,當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後以簡筆“川”為氏,讀音作chuān(ㄔㄨㄢ)。

巛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古代蚩尤部三苗後裔三巛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清朝姓氏學家張澍在《姓氏五書》中判斷:“古有三巛姓,川姓宜為三巛氏所改。”

古代傳説,上古時代,姜姓蚩尤部曾與炎帝爭奪領導權,竟將炎帝趕下寶座,後復與黃帝大戰,遂敗,為黃帝擒殺。餘部化為三苗,遠播西北、西南地區,有一支遷居於三巛(今雲南麗江),取地為姓氏,稱三巛氏,後省文簡化為漢字單姓巛氏,簡筆為川氏,讀音作chuān(ㄔㄨㄢ)。

第三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子陳胡公之後,屬於以官爵稱謂為氏。陳胡公,名滿,字少湯,系舜帝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三世孫。商朝末年,舜帝的第三十二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製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安徽亳州之間),國號為陳,封為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慣例,賜命之為陳氏,遂稱陳滿,諡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備以三恪,祭祀舜帝。陳胡公(滿)的裔孫中有個陳軫,是戰國時期着名的縱橫家,楚國謀臣。

周慎靚王姬定三年(公元前317年),秦國在一次戰爭中打敗了韓國,在濁澤(今河南浚縣)俘虜了韓國的兩個大將叟鯼、申差。韓國謀臣公仲朋向韓宣惠王(公元前332~前312年在位)獻計,用韓國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為議和條件,聯合秦國向南出兵去攻打楚國,這樣秦國就顧不得打韓國了。此計一出,竟使楚國一時處在秦、韓兩國軍隊聯合進攻的狀況下。楚國謀臣陳軫在分析了敵方的國情後,向楚懷王熊槐(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獻緩兵之計:一方面告示全國,調兵遣將,大張旗鼓地揚言要去救韓國;一方面祕密派遣使者,攜帶很重的禮品獻給韓國,使阻止秦、韓兩國合兵。韓王果然中計,聽信了楚國要來救援韓國的假言,遂派人與秦國斷交。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38~前311年在位)大怒,反派兵進攻韓國,而楚國則坐山觀虎鬥。結果,一如陳軫所料,韓國大敗。陳軫的緩兵之計運用成功,解除了楚國被兩面夾擊的態勢,被楚懷王封為潁川侯,是為潁川陳氏始祖。

在陳軫的庶支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爵位為姓氏者,稱潁川氏,後省文簡化為潁氏、川氏,“川”的古字為“巛”,遂為巛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chuān(ㄔㄨㄢ)。

遷徙分佈
  巛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歷史悠久,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千位,在台灣省則未列入當局“內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台閩地區進行的姓氏統計程序,族人多以京兆為郡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