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48W

大食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的姓氏,他是一個古老的阿拉伯姓氏,擁有悠久的歷史,至今已經不存在了。大食姓氏主要源於古波斯,出自唐、宋時期阿拉伯地區大食帝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大食氏屬於古老的阿拉伯姓氏,歷史悠久,今已不再,皆改稱諧音漢字單姓為大氏、答氏、達氏、史氏、石氏、時氏、塔氏、食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塔什庫爾幹為郡望。

大食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古波斯,出自唐、宋時期阿拉伯地區大食帝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大食,即唐、宋時期所稱之阿拉伯地區諸王朝的統稱,為古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最早是漢朝中葉對原古安息國(今伊朗)的部族之稱。自公元七世紀中葉起,唐朝文獻已將阿拉伯地區各族人統稱為大食、多食、多氏、大寔,到公元十世紀中葉以後的宋朝文獻中,多稱作大食。亦有史籍中稱其為塔什、塔孜、塔茲者。隨着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哈里發帝國的向東擴張,使伊朗、中亞地區講波斯語的人民逐漸改奉伊斯,因此,中國對講波斯語的所有也視為阿拉伯人,並將一些與之相鄰的民族稱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義在南北朝末期至北宋王朝初期隨之擴大。阿拉伯地區的大食帝國與中國的唐王朝大致建立於同一時期,兩國人民都創建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從公元七世紀後半葉起,交往日益頻繁。在唐朝的西域地區,唐、吐蕃、突厥與大食國之間,屢次發生錯綜複雜的衝突。

遷徙分佈
  大食氏屬於古老的阿拉伯姓氏,歷史悠久,今已不再,皆改稱諧音漢字單姓為大氏、答氏、達氏、史氏、石氏、時氏、塔氏、食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塔什庫爾幹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塔什庫爾幹:“塔什庫爾幹”,系塔吉克民族語言,意為“石頭城堡”,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緣。西靠帕米爾高原,南依喀喇崑崙山脈,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交界,為中國重要的邊境縣。塔什庫爾乾麪積為五萬二千四百平方公里,主要民族有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漢族等。境內地勢險要,羣山環抱。東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峯喬戈裏峯,北有海拔7565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山前有葉爾羌、塔什庫爾乾等河。漢朝時期,塔什庫爾幹為西域蒲犁國屬地,又稱依耐國。北魏至唐朝時期為喝盤陀國,又稱渴盤陀國、烏秺國。唐朝時期為疏勒鎮下的葱嶺守捉。宋、元時期屬於闐國。明朝時期屬於葉爾羌國。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年),滿請政府設置蒲犁分防廳,隸屬於莎車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設立蒲犁縣,隸屬於喀什噶爾道,後改屬喀什行政區、喀什專區。新疆和平解放後,1954年9月17日成立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1978年後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專署。到1999年,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轄一鎮、十一鄉、兩場,即塔什庫爾幹鎮、塔什庫爾干鄉、提孜那甫鄉、塔合曼鄉、柯克亞柯爾克孜民族鄉、達布達爾鄉、庫克西力克鄉、班迪爾鄉、瓦恰鄉、馬爾洋鄉、大同鄉、布侖木沙鄉、麻扎種羊場、巴扎達西提牧林場。

堂號
  石頭堂:以望立堂,亦稱于闐堂、莎車堂、蒲犁堂、塔什庫爾幹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