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5.89K

串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的姓氏,它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歷史悠久。主要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晚期古西戎國別支串夷戎部落,屬於氏族稱謂以為氏。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氏來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晚期古西戎國別支串夷戎部落,屬於氏族稱謂以為氏。據典籍《詩經·毛傳》記載:“串夷卽混夷,西戎國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一方面在中原地區夏、商、周最早立國,華夏民族逐步形成,這是前史中諸民族大遷徙和大融合的結果。另一方面在夏、商、周時期,四周地區也先後出現了東夷、氐羌、西戎、肅慎、蠻、濮、巴、蜀等族稱,在各自分佈的地區之內建國稱王,並與諸夏發展着多層次的交往聯繫。到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華夏居中,稱為中國,夷蠻戎狄配以東南西北,五方之民,共稱“天下”,號為“四海”的格局,為後世中國發展形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串夷,亦有稱混夷者,是西戎國中的一個邦國(部落)名稱,是世居於西周西、西北方向的北方遊牧民族,為諸羌族的一支,源出姜姓。在西周初期,串夷屢屢與周王朝發生摩擦,後被周古公亶父率軍擊潰,遂遷逃一隅。在典籍《詩·大雅·綿》中,就有歌詠古公亶父在周原築城,串夷遠遁的讚語。

串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在整個西周時期,將西戎又統稱為“鬼戎”、“鬼方”。“戎”是周族人加以的蔑稱,其它如薰育、薰鬻、昆夷、綿夷、串夷、畎戎、大戎、獫狁等稱呼,實際上是對西戎的同一稱呼不在同時期的不同譯寫。在春秋時期,西戎民族就曾數次遭受晉國的打擊,勢力漸衰。到戰國時期,西戎民族中幾支較大的部落基本上被秦國所滅、或吞併,至戰國中葉,在中國西部和比被部地區的西戎,基本上被秦、趙、魏國清理乾淨,西戎民族中除早期遷往大漠以北的烏孫、月氏、塞種等分支以外,基本上被後來分化稱為氐、羌。到漢朝、唐朝時期大部融入漢族,餘者在北、西北地區的一部分融入西藏、蒙古等民族,在西南地區的則融入或演化為今天的西南各少數民族。在這個歷史長河中,西戎中的串夷戎在周襄王姬鄭二十九年(秦穆公嬴任好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被秦穆公“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的過程中吞併,雖然當時中原諸夏不認秦國為夏,然而隨着歷史的進程,秦國卻最終成為最正統的大夏。

其間,串夷戎族人迅速融入華夏族,其後裔子孫中多有以氏族

名稱為姓氏者,稱串氏,讀音作guàn(ㄍㄨㄢˋ),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串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羣體,歷史悠久,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族人多以京兆、咸陽為郡望。

今四川省的宜賓市,河北省的邢台市內丘縣等地,均有串氏族人分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