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1.35W

在漫長歲月的流逝中,民族也跟人的成長一樣,慢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性格與秉性,民族也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化。你對錫伯族瞭解多少?你知道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實物類工藝美術
  錫伯族的民間工藝美術主要表現在金銀首飾、鞍具、套具、搖籃、木輪車的製作以及蘆蓆編織、扎制風箏、剪紙等方面。其中製作風箏是錫伯族的一門傳統工藝。它將骨架扎制、裱糊、剪紙、繪彩、書法等技藝完美地揉合起來。骨架多用細軟柳條、芨芨草莖杆、蘆葦等。製作方法是把這些材料先用熱炕煨乾,或者先扎製成形狀後用温火烘乾整形。用油侵過的耐破薄紙裱糊,剪裁得體,便於兜風,最後繪彩、書寫,力求和諧。常見的有鷹箏、八卦箏、蜈蚣等、燕箏、蝙蝠箏等。造型優美,高大的至屋頂,用指頭粗的麻線綁在馬鞍上拉放,小巧的則玲瓏精製,用絲線拉放。

雕刻工藝美術
  錫伯族的雕刻包括刻、泥塑、石雕、磚雕、木雕等工藝及與此相關的產作品、產品。在古代,錫伯族與其他北方民族一樣信奉薩滿教,自東北西遷後帶入新疆。錫伯族薩滿教舉行的儀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上刀梯;二是跳神。薩滿所用器具如薩滿神像畫、服飾、裙、帖裏、神帽、神矛等,都將繪畫藝術與雕刻工藝融合為一體,反映出錫伯族古老的鐵銅器工藝製作技術。

帖裏,分“念門帖裏”(護心境)和哈準(腰鈴)兩種,均用黃銅鑄成。護心鏡大小如小碟,形狀如銅幣,原約一釐米,直徑約10釐米,周邊凸出,裏邊凹進,刻有圖騰圖案,中心有繫繩孔,製作精緻,並配成一對。薩滿跳繩時掛在胸前,隨着舞蹈動作,互相碰撞,發出悦耳動聽的聲音。哈準,即腰領,呈圓形,狀如手鼓,一面徽徽鼓出。哈準大小不一,大的直徑有30餘釐米,小的約10餘釐米,跳繩時用八、九個或十幾個配以皮帶纏在腰間,圍繞成一圈,隨着薩滿的舞蹈動作,哈準互相激烈碰撞,發出震人魂魄的聲響,產生一種威懾力量,哈準全部用黃銅鑄造。

神帽,錫伯語叫“薩滿瑪哈拉”,其形狀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帽圈用生鐵片製成,帽頂有短小鐵矛,帽後部繫結彩色布條。神帽是薩滿舉行跳繩儀式時戴在頭上,顯得笨重,頗具威嚴感。

神矛,與一般的狩獵用鐵矛差不多,只是矛柄稍短,是薩滿跳繩時與病魔作鬥爭的武器,製作比較簡單,卻光滑、鋒利。

除了薩滿教的器具之外,錫伯族由於日常勞作,生活的需要,創造了許多經濟、實用、美觀的鐵器、銅器等。主要有雕刻在門牌匾額周邊的各種圖案的鐵製花;鑄造的生鐵大鐘,雕刻上各種花紋。此外,刀劍、鐵弓上面的各種紋樣和文字標記,鐮刀、鋤頭以及馬銨器具上雕刻的各種圖樣,別具一格,特別是鞍具製作極為講究,將鐵雕與木雕融為一體,通過鍛打、刻等工藝處理,十分精美,適用大方。

泥塑工藝美術
  主要是供奉在各寺廟裏的大小不一的神像、地位。如:如來佛、觀音、十八羅漢、八大金剛等。或坐或立,形象逼真,配有彩繪,豔麗奪目。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納達齊牛錄村北街的圖公寺裏塑有《封神演義》中的四大魔王彩色泥塑,分別持龍、傘、琵琶、花虎,猙獰可怖。之外,各牛錄關帝廟裏所塑關羽像形象迥異,有的關羽赤面美髯,錦衣金甲,有的左手佛美髯,右手持書攻讀,有的正襟危坐,威面前視,右有擎大刀之周倉,左有掌印之關平,三位渾然為一體,儀態威武。娘娘廟裏塑立的三位娘娘是取自《封神演義》裏的碧霄、雲南、瓊霄三位娘娘,各持法寶,温柔中不乏剛毅,形象逼真。此外,錫伯族人還修建了圖公祠堂,塑立着十九世紀初帶領錫伯人民還修建了圖公祠堂,塑立着十九世紀初帶領錫伯族人民開挖察布查爾大渠,造福子孫後代的錫伯營總管圖伯特的全身像。

石雕和磚雕工藝美術
  石雕美術多見於廟宇建築。磚雕則多用於屋基底部磚砌雕刻和屋檐瓦的各種圖案。靖遠寺和其他各寺廟裏都繪有錫伯族工匠雕刻和屋檐瓦的各種圖案。靖遠寺和其他各寺廟裏都有錫伯族工匠雕刻的石獅、鹿、鶴等奇獸異鳥,還有石雕香爐及其他佛事用具。石雕壁畫見於靖遠寺的裝飾建築上,石壁分塊,拼成圖案。上雕刻着各種花卉、樹木以及珍奇鳥獸相互連綴為一體,配置自然物景色,淡雅古樸而又雄渾壯觀。建築物上的磚雕,砌築及雕刻技藝堪稱上乘。各種圖案,配漆各種描金彩繪。錫伯族的住房,大多是磚、木、土結構,窗台以下均壘磚,屋檐用磚分頂數層,在這些砌磚的部位,均可見到簡單而又形象逼真的磚雕美術。

木雕工藝美術
  木雕工藝美術可分為兩種,一是靖遠寺的雙層樓閣木檐,全部用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木雕拼合,飛檐斗拱,龍行鳳飛,雕刻精巧、玲瓏,整體極為壯觀;二是各座寺廟宇內的許許多多的大小匾額,刻劃精美。尤其是察布查爾縣烏珠牛錄村和堆齊牛錄村關帝廟裏的八掛門匾上的十二生肖都是木件雕刻美術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木雕工藝美術還體現在家庭用具上,如櫃、桌椅、被架、門窗、筷盒、搖籃以及馬鞍和其他生產勞動工具上,這些木刻圖案形式多樣,樸實無華。尤其是搖籃,最具民族特點。搖籃取材於成年柳木板子,選擇紋理強、無疤節的板材刨光,厚度至一釐米,寬十至十五釐米,製作時把刨光的薄板用微火煨烤,彎成U字形,作為搖籃的周沿,加上底板,再把頭部U字形板與肢體U形板相連接後,呈上翹25度狀。在U字形板外面或雕刻,或彩繪各種圖案,美觀精巧又適用大方,整個形狀酷似傍水待發的一葉小舟,輕巧結實,裝卸方便。

木板年畫,也是錫伯族木雕工藝美術的產物,在整塊木板上雕刻出門神畫像,再塗以顏色,過春節,都爭相購買,張貼家中,以求來年大吉大利。

建築類工藝美術
  錫伯族西遷伊犁地區戌邊屯墾後,就在所居住的錫伯營八牛錄裏修建喇嘛廟,關帝廟和娘娘廟建築物,這些寺廟建築充分體現了錫伯族人民的創新精神,其工藝美術集泥、石、磚、木、鐵、彩繪為一體,並吸收滿、漢民族先進的寺廟建築工美技術,為已所用。例如,座落在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孫扎齊牛錄村北街的靖遠寺,其建築風格模仿承德安遠廟之造型,注入錫伯族的建築風格和工藝美術特色,整個建築無論築、砌、雕、繪等,均出自錫伯族能工巧匠之手。該寺外復金黃琉璃瓦頂,按五行星相説法主火,極為壯觀。昭蘇縣大喇嘛廟有八座單體建築,分照壁、前殿、大殿、後殿、配殿,並有東樓、西樓與之相應。殿內雕樑畫棟,飛檐斗拱,精雕細琢,造型生動。

刺繡類美術
  薩滿服飾可謂精美的美術作品。它是一種酷似草衣的布條裙,供薩滿跳神時穿戴,故稱為“神裙”。這種神裙由內、中、外三層組成,內層是由粗白布製作的圍裙,中層由近百根指頭粗細的長約一米左右的繩帶組成,其外面包以藍、白、黃三色布,外層由一百餘條長約一米左右,下寬約8釐米,上寬約4釐米左右的各色飄帶,每條繩裙用各種顏色的麻線捻成,既結實又美觀,外層飄帶裙的各色飄帶,每條飄帶都由五、六種顏色互相連綴成為一條綵帶,飄帶上繡有各種圖案的奇珍異獸,奇花異木,色調淡雅,飄帶雖互為交織,線色清晰,形象鮮明、生動。薩滿穿上神裙跳神時,可以順利地戰勝並驅逐病魔,給民眾帶來健康和安寧。

刺繡類美術還與錫伯族民間刺繡工藝緊密結合在一起。錫伯族的剌工藝美術包括刺繡、桃花、貼花、針織等種類。這些剌繡工藝美術品,每一件剌繡品都事先設計好美術圖案,然後再進行繡制。比如從服飾、鞋襪到門窗罩簾、牆圍布、枱布、錦帳,以及馬鞍墊褥等工藝品中,都可見到美術圖案的精心設計。其中尤以結婚物品、枕頭頂、繡花鞋、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信物荷包和香袋的美術圖案尤為上乘。

枕頭頂上的刺繡一般用藍底色的布料,四周包布邊,以與長形紅色枕頭布顏色相互協調,這樣,枕頭頂的繡布就是呈長方形,先設計出適合該形狀的刺繡圖案,或用彩筆勾勒出花樣,或先剪紙貼在繡布的適當位置上,然後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將圖案繡成美麗的工藝品。

繡鞋一般以黑色絨打底色,先做好鞋幫,在鞋幫和鞋頭部分或繪或剪貼好所需要的圖案,然後按照圖案搭配各種顏色的絲線進行刺繡。也有的在這種刺繡方法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運用絨毛繡或絨繡,使刺繡與絨繡和諧搭配。

錫伯族刺繡工藝美術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統一的藝術風格,其特點是:刻意追求原始的自然美,美術圖案大多選自現實生活中表達吉祥意義的花草、蟲鳥為樣本,真實感很強、其色澤濃郁豔麗,對比強烈,圖案飽滿均勻,裝飾性強,枕頭頂和繡花鞋一般都繡花卉,特別是繡蓮花、牡丹、菊花等居多,或淡雅或豔麗,依據穿、用者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刺繡的針法也十分豐富,其總的特點是:針步均勻,紋理分明,處處見針,針針整齊。

錫伯族的桃花具有悠久的歷史,具有熟練的技巧。婦女們在挑花時可以在布的反面隨手挑來,調配上各種彩色線條,布的正面就會呈現出鮮豔美麗的圖案、花紋來。錫伯族的挑花從圖案和紋樣結構來看,大多采取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單獨紋樣的圖案結構一般出現在衣腳、衣袖、衣邊上,二方連續的圖案結構一般用於衣簾、牀單、帷幔以及鞍墊等上面。紋樣取材,主要是錫伯族人民在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如蝴蝶、孔雀、鳳凰、龍魚、喜鵲、鴛鴦等,另外還有杏子、蘋果、桃子等果實以及各類花草,表達出錫伯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錫伯族的貼花和針織也多種多樣,具有獨特的風格,煙荷包就是針織類的精品,用各種花線細心織成,再在上面刺繡出象徵愛情的吉祥物,既可以用來裝煙,也可以做為心愛之物珍藏。此外,錫伯族還把哈薩克、俄羅斯等民族的勾織法引進來、和本民族的針織法並用,勾織出小手帕、圍巾、枱布、簾等精美的物品。

圖案設計
  錫伯族的民間美術圖案內容健康,風格多樣,造型優美,色彩絢麗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廣泛應用於建築、刺繡、雕刻、編織、裝飾、服飾、生活用具、生產工具、首飾、樂器、馬具等上。不僅細緻的描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事物,而且大膽想象,使之更加生動精美,如衣罩牀單等的繡花圖案不但把孔雀、鳳凰加以形象圖案化,而且紋樣結構處理和諧美觀。新婚夫妻用的幃帳、枕頭上面的圖案紋樣多以花鳥為題材,採用擬物化的手法,把花草變得象鳥蟲,又把鳥蟲類變得象花草,有些圖案把實用效果與欣賞價值結合為一體,既注意裝飾效果,又避免邊分繁雜。

錫伯族的民間美術圖案從其構成形式上看,可以分為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兩大類。平面圖案又包括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兩種。單獨紋樣又有適合紋樣、角隅紋樣、邊緣紋樣則是有規則的,只能用於邊角。另外根據紋樣的不同要求,又構成了木器上的直立式圖案和衣罩、牀單、門窗簾上的轉換式、迴旋式圖案。連續紋樣是錫伯族圖案的主體。分為二方連續紋樣,包括散點式、折線式、直立式、斜行式、波狀式、朵雲式等。一般是在木器和單簾刺繡中使用。幾何式多用於編織、枕套類物品。四方連續紋樣比較複雜,包括轉換圖形連續、方形連續、菱形連續、波形連續、重緞紋樣等樣式,大多用於幃帳、壁掛、牀被等大面的圖案裝飾上,轉換紋樣則用於套具的較多。立體紋樣大多用於建築、磚、石、木雕上,也有用於木櫃、桌椅等物品。

錫伯族圖案色彩處理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深底淺花,看起來花在後,光色在前,其主要紋樣採用明色,使之突出。如櫃面、幃帳等用大紅、深紅、紋花則用暗色,使其藏匿於底色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另一類多用於牀單、衣罩、枕套、窗簾等上面。在一般情況下是由底色來選擇和決定的,底部有深、中、淺之分,紋樣便隨之變化,力求相互和諧、濃淡有致、色彩渾厚深沉和淡雅,色調鮮明,富有立體感,但是在此基礎上,又大膽靈活地處理圖案色彩,從而取得良好效果。

錫伯族的民間圖案是在對自然物的觀察、提煉基礎上設計而成的,再經過串珠、刺繡、嵌鑲、彩漆、描金、雕刻、編織、帖花、拼花、挑花、扎花、鑄造等工藝加工,使之精美的圖案紋樣變成藝術珍品。

剪紙藝術
  圖案多為花卉、魚蟲、飛禽、走獸神話故事人物等。在民間剪紙藝術品中,最具本民族特色的是“佛託”,即為死人送葬時用的靈幡,這是一件製作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它用紅、黃、絳紅、淡藍、白、鑲黃等色彩紙精心剪製成各種圖案,附繞在燈籠四周,和燈籠相融合成為一件做工精緻的藝術品。“佛託”因製作要求較高,難度較大,故每個牛錄只有幾個會此工藝的藝人,但他們不是以此掙錢餬口,哪家遇有喪事,便邀請這些藝人去剪紙製作“佛託”,他們便會根據死者親人的意願,剪製出各種“佛託”,以表達生者的哀悼。

繪畫藝術
  錫伯族的民間繪畫藝術包括圖案設計、布絹畫、壁畫、油畫和現代農民畫等。

布絹畫
  這種畫是以黃色布絹為底色,在上面繪製圖像。主要有薩滿神像畫、家譜書畫、神龕祖畫等。
  民間所存薩滿神像畫,都是一百多年前繪製的布絹水彩畫。其用途是薩滿跳繩治病時將它懸掛在跳繩場地的正面牆壁上,薩滿神像畫在約一米見方的布絹上,自底至頂矗立着刀梯二十餘層,每層刀梯上成橫列形坐着薩滿教的歷代列祖列宗,面朝正方,最頂上一層坐着薩滿教的創始人—女薩滿。她的頭頂上祥雲繚繞,中間站着上屆諸家神仙,還有薩滿教的崇拜物、神鷹、神虎等禽獸。刀梯下部是長方形供桌,擺滿供品,香火繚繞,供桌一側立着一頭白牛,另一側則是一個左手牽一隻山羊,右手拿者一把刀的屠夫,再下側放着一口大油鍋,油氣滕滕,一個人赤雙臂正欲往滾燙的油鍋裏伸手。在供桌與油鍋前的空地上有幾位薩滿,有的擊鼓,有的揮矛,中間的一位薩滿手裏拿着酒杯正仰頭朝上擲去,刀梯正中一位薩滿徒弟正在赤腳踩着閃光的刀刃向上攀登,整個畫面佈局飽滿,人、景、物刻劃惟妙惟肖,立體感強,把整個薩滿的儀式神祕,透露出一種宗教氣氛。

家譜書畫
  是將文字和繪畫合為一體繪製在布絹上。現存在察布查爾縣愛新舍裏鎮烏珠牛錄村一户農民家裏的一幅家譜,就十分精美該家譜長約一米,約50釐米,用杏黃絹布做底料,整個畫面是一座閣樓表達出家譜“以家為本”的主題意藴。閣樓中門大開,朝兩面伸展成扇形,直達裏面處依序分別排寫着歷代歷宗的姓名及其後代名姓,以此類推。第一代祖先姓名下面穿插着香火繚繞的畫面,顯示出供品豐盛,香火不斷興旺盛況。按次排下來的後代姓名都恰如其分地寫置在多彩的畫面和別具一格的建築物之中,顯得清雅莊重,富有立體感。閣樓兩側各繪有一棵盤根繞枝的青松,蒼枝翠葉往樓頂部纏繞攀緣。閣樓下面的塔式香爐,造型別致,香火正盛。香爐兩側和鼎腳部位有許多奇禽異獸,或動或飛,並襯盆花怒放,大有仙府瓊閣之風。這是一幅將文字、建築物、自然景色、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匯為一體的彩色圖畫。

壁畫
  大多見於寺廟建築。凡錫伯族修建的各種寺廟裏的三面粉白牆壁上,都繪有各種各樣的水彩畫,其中尤以靖遠寺和納達齊牛錄關帝廟和娘娘廟的壁畫最富觀賞價值。這些壁畫可以分為單像畫和組畫兩種。單像畫是畫單獨的景物,組畫則是連貫性的畫面,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從描繪對象和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象徵吉祥意義的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鳥類和獸類的。如動物圖、放牧圖、乘騎圖、靈物崇拜圖等。這類圖大多以單像圖形式繪製,將場景與自然物結合,極力表達特定環境中動、植物的動態特點,使其具有象徵意義。另一類是描繪人的組畫,以故事情節串聯起,多取材於《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封神演義》以及其他漢族神話故事裏的主要章節。組畫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造型、動作、神態不斷變化,栩栩如生。由此可看出漢族優秀文化對錫伯族文化的深層滲透影響。

油畫
  錫伯族油畫有着各自的民族特點與藝術風格。如察布查爾縣愛新舍裏鎮依拉牛錄村退休老師何耶爾·興謙的西遷組畫,是錫伯族民間油畫的傑出代表。這組油畫共由二十餘幅組成,真實地再現出二百多年前錫伯族從東北地區西遷新疆伊犁地區戍邊屯墾的悲壯場面,反映了錫伯族人忠實地守衞邊防,對內平息叛亂,活捉張格爾,對外英勇抗擊沙俄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在西遷征途上越千山萬水,戰勝一切困難勇往直前,西遷後又在伊犁河谷開荒挖渠的吃苦耐老的精神。

農民畫
  是現代錫伯族農民集體創作的結晶。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錫伯族農民畫的故鄉,有久遠的繪畫傳統。上世紀60年代曾與買蓋提縣農民畫一起揚譽新疆,成為新疆農民畫的兩支新秀,其中,《牧羊圖》等農民畫在上世紀80年代曾榮獲國家銀獎。該縣農民畫曾多次在自治區境內展出,內容着重表現現代生活中的新事物,謳歌四化建設中的各項成就,反映積極向上的精神,富有濃郁的民族氣息,時代感強。

瀋陽地區錫伯族的工藝美術
  瀋陽地區錫伯族的工藝美術,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着鮮明的民族特點。傳統的工藝美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雕刻、刺繡、繪畫等,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的門、窗、椽頭、牆面等處琢刻精美的圖案;炕櫃、衣箱、琴櫃、八仙桌等雕刻各種禽獸、花卉圖案;枕頭頂、被褡、幔帳上,也要經錫伯婦女靈巧的雙手繡上或提紗各種彩色的花鳥圖案。在錫伯族聚居的村屯中,解放前都有寺廟,每座廟宇都有其獨具特色的建築藝術,異角、門洞、山牆、鐘樓,分別採用磚雕、石雕和木雕藝術,並配以彩繪。龍嘯鳳鳴、神仙異人、飛禽走獸、天地日月、山河溪流、異花奇木等,無不在那氣勢磅礴的建築物和藝術天地內各得其妙,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它是錫伯族人民濃郁的民族藝術同漢族優秀的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錫伯族工藝美術的瑰寶和集大成者,是錫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錫伯族婦女擅長刺繡,挑花、帖花、針織,她們穿的衣服、鞋襪以及枕頭、幔帳、被褥等都刺繡着美麗鮮豔的花卉、飛禽走獸。

小結: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錫伯族西遷伊犁地區戌邊屯墾後,就在所居住的錫伯營八牛錄裏修建喇嘛廟,關帝廟和娘娘廟建築物,這些寺廟建築充分體現了錫伯族人民的創新精神,其工藝美術集泥、石、磚、木、鐵、彩繪為一體,並吸收滿、漢民族先進的寺廟建築工美技術,為已所用。錫伯族卧櫃上的圖案。它是錫伯族人民濃郁的民族藝術同漢族優秀的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錫伯族工藝美術的瑰寶和集大成者,是錫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