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的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8.3K

正月十五在我們漢族中傳統的元宵節日,在這一天的活動那是數不勝數,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朋友一起相約出去逛熱鬧的街市,鄂倫春族是東北少數民族之一,在正月十五這天他們又有着怎樣的節日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鄂倫春族的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鄂倫春族的燈節
  燈節(元宵節別名)
燈節,又稱元宵節,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元宵節主要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元宵節別
農曆正月十五日夜,漢族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河南燈節飲食頗多講究,豫西喜蒸製糖包饃、棗花饃以及祈福避邪的饃形,諸如穀穗、麥穗、豬頭、刺蝟等。大部分地方還要炸油餅、面角,信陽各地要作年糕。也有講究十五吃餃子,十六吃元宵。在三門峽一帶十六則吃‘蒜麪條“.60年代後,燈節元宵已漸普及。

燈盞
所用燈盞有瓷制,也有面制,其形多樣。一般呈碗形,直徑有二市寸大小,高一市寸,中間空處有一圓柱形置燈芯處。自家所制的”面燈盞“,用豆麪、玉米麪或白麪蒸成,俗稱”燈饃“。使用時,將油盛於其凹窩中,內置燈芯。

點燈盞
正月十四日下午鳴炮焚香”請神“,至夜將備好的燈盞添上棉(香)油,並置芯點燃,俗稱”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屆時焚香禱告畢,將所有燈盞送放於自家院內院外的神龕、牌位、水缸、糧囤、房門、牆頭、大樹下、捶布石,豬圈、羊欄、馬棚、牛槽、雞窩、糞坑,糞堆、廁所、磨盤、碾盤,石滾,井邊等。每處均放兩個,大户人家有放百十個燈盞的。測旱澇的燈盞要放在大門兩邊,每邊六個,院中搭有’燈山“、”燈樹‘和豎有’天燈“,檢杆的要放上燈盞,然後統統點燃。同時點燃大門樓下所掛的一對燈籠。此時滿院生輝,一片光明,燈花起舞,油香撲鼻,它象徵着家家到處油(有),當年生活一定富裕。漢族民間稱此舉為‘送燈”、“點燈盞”。

鄂倫春族是出了名的狩獵民族,因為他們那裏的環境就是全都是樹林,所以説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着很大的聯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