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有關的音樂,門巴族樂器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8.03K

很多人都喜歡音樂,在學生時期每個禮拜也都會有音樂課。我們的很多情緒都會在音樂裏面找到共鳴。完成一首音樂,就必須要有樂器。現在我們接觸到的樂器都是吉他、鋼琴等現代西方樂器,有沒有同學會中國傳統樂器呢?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門巴族的傳統樂器和音樂,一起看看吧。

門巴族有關的音樂,門巴族樂器簡介

  門巴族傳統樂器:
  門巴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門巴族有豐富的民間文學,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門巴族的大部分樂器是藏傳樂器,傳統樂器較少,主要的傳統樂器有裏令、森薩讓布龍、塔阿讓布龍、基斯崗、牛角琴等,而藏傳樂器則有神鼓、鈸、鈴以及各種各樣的號等等。

裏令,又叫“雙音笛”,是一種雙音竹笛或雙管竹笛,流行於門隅、墨脱、林芝等地。裏令長約34釐米,裏令的管體是用兩支竹齡較老、粗細相同的無節小竹合併而成,兩管接觸處削平,再把蜜渣、彩色珠子鑲嵌在兩管的夾縫裏,用絲線固定雙管,管上留有一排小孔。裏令音量較小,音色明亮。

塔阿讓布龍是一種五孔笛,單管橫吹,用塔巴竹製成。長約45釐米,直徑約2。5釐米,聲音渾厚圓潤,主要流行於門隅和墨脱。

神鼓,門巴語稱為“拉額”,是門巴族人使用的一種大眾化樂器。神鼓有大有小,鼓框是用數塊竹片拼合而成,用竹編和藤編包裹,呈環凸狀。鼓框的一側有木製手柄,右側鼓面蒙一層野山羊皮,左側鼓面蒙家山羊皮。鼓槌是木製的,彎成弓狀,槌頭蒙一層羊皮,羊皮裏面再塞一些羊毛,這樣既能保護鼓面,又可以使鼓聲柔和。神鼓音色渾厚深沉,在宗教活動中或節日喜慶活動中都使用它來伴奏。

門巴族傳統音樂:
  門巴族傳統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音樂和寺院器樂;還有就是本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和“登龍坎”(巫師)請神送鬼儀式音樂等。門巴羌姆與藏族羌姆不同,它源於宗教儀式但卻也廣泛流傳於民間,同時,演出內容也包括神話或民間故事,舞蹈用一鼓一鈸伴奏,舞蹈動作吸收、融合有門巴族民間舞蹈的成分。

民間音樂是門巴族傳統音樂的主體部分,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比較豐富。門巴族習慣把民歌和歌舞音樂統稱作“薩瑪”,人們酷愛歌唱跳舞,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生產勞動、婚喪嫁娶、建新屋等都離不開“薩瑪”。門巴民歌的種類繁多,根據內容和體裁可分為“吉魯”(山歌)、情歌、勞動歌(包括農事打場歌“勒諧”和夯地歌“阿諧”)、“羌諧”(酒歌)等類別。其中,山歌“吉魯”的節奏自由,曲調悲切寬廣、細膩抒情,常用於山間放牧、割草、砍柴以解寂寞,較常見的曲目如《色格日拉》。

情歌是聯結門巴青年男女心扉的紐帶,它的感情含蓄、細膩,曲調清新動人,在門巴民歌中佔有相當的比重。身為門巴族的着名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曾經突破禁閉七情六慾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傾訴內心的孤寂和苦悶,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詩作《倉央嘉措情歌集》,這使門巴情歌名揚四海。

酒歌“羌諧”也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門巴民歌,相傳最早由一位叫拉布熱的歌手所創。據説拉布熱一生唱歌,其歌聲帶給人們生的嚮往和美的感受,後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由他創立的酒歌也因此傳遍了整個門巴地區。今門巴族的許多節日、喜慶場合裏,人們總會舉杯歌唱互相祝福。這些酒歌常以比喻、誇張等手法抒發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歌詞生動有趣,音樂熱烈歡快又不失莊重,有時歌唱也會伴以舞蹈。門巴族演唱民歌時,常使用特殊的旋律裝飾,形成了獨有的風格特色。

小結:門巴族跟藏族人民在文化習俗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我們瞭解到的門巴族樂器、音樂,都會感覺和藏族差不多。但是門巴族音樂也有自己的特色,音樂裏面也藴含着獨特的門巴族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