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吉卜賽人的故鄉在哪兒?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2W

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曆史中存在許多未解之謎,吸引着好奇的人們去一一破解,儘管就眼目前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得出最終的答案,但是隱藏在其中的變幻莫測的力量,還是令人着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吉卜賽人的故鄉在哪兒?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揭祕吉卜賽人的故鄉在哪兒?

吉卜賽人,是世界上一個居無定所、永遠隨着大篷車輾轉於四方的流浪的民族。在世界藝術長廊中,有許多光輝燦爛的藝術形象就取自吉卜賽人的身影。如《巴黎聖母院》中美麗善良、命運悽慘的愛斯梅拉達,《葉塞尼亞》中能歌善舞、聰明勇敢的葉塞尼亞,《卡門》中熱情奔放、敢愛跟恨,為追求愛情不惜犧牲生命的卡門。這些都説明,流浪的吉卜賽人是健康奔放、自由熱情的民族。

其實,吉卜賽人有獨特的傳統,他們不與外族通婚。儘管世界上吉卜賽人的人口有1200多萬,但是他們居住得比較分散。在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吉卜賽人的“部落”,在伊朗吉卜賽人稱為卡拉奇人,在俄羅斯則稱為留立人、波沙人,在法國稱為波希米亞人,在巴爾幹半島以及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波蘭,人們稱他們為吉卜賽人。

吉卜賽人離開故鄉的時間大約在公元9世紀至10世紀,他們告別了家園,踏上了流浪的旅程,越過埃及、北非到達西班牙。他們遷移路線呈波浪狀,大致有三條路線:一條是經伊朗跨過阿拉伯到達埃及,以後再渡過地中海到希臘,進而編輯歐洲。再一條是經伊朗到阿拉伯、埃及,之後又沿着北非前進,渡過直布陀海峽到達西班牙,再北上分佈於歐洲。還有就是,隨着新大陸的發現和歐洲殖民者對美洲的殖民,部分吉卜賽人渡過大西洋到達中美洲,以後又逐漸分佈到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亞洲的吉卜賽人則集中在印度、西伯利亞以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流浪的吉卜賽人,有一套謀生的本領,他們有的是吟詩者,有的是僱工、鐵匠,還有的算命師和傭人。吉卜賽人出現在歐洲以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把50萬吉卜賽人送進了集中營加以殺害。成千上萬的吉卜賽人死於德國瘋狂的種族大屠殺中,吉卜賽人稱之為“大毀滅”.幾個世紀過去了,滄海桑田,風雲變幻,可是吉卜賽人卻依然如舊,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沒有固定的住所,依然四處流浪。

流浪的吉卜賽人的故鄉到底在哪裏?在世界上曾引起學術界的爭議。

從人類學看,吉卜賽人平均身高1米65,頭型較長,毛髮濃黑或暗褐。皮膚光滑,呈暗褐或明褐色。其中臉型端正、鼻樑高窄、眉清目秀者血緣較純。一般認為其典型特徵是頭部線條粗獷、下巴突出。而吉卜賽人所使用的語言是他們在流動過程中形成的吉卜賽語,屬印歐語系和新印度語,與印度西北地區的達爾汀庫方言相近。因此有人認為他們的故鄉就在印度。

也有澳大利亞一些學者利用科學的方法來檢驗吉卜賽人的歸屬。他們選取來自14個不同吉卜賽“部落”的275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人相互沒有血緣關係。研究者檢查了他們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它們含有被稱為“單倍組”的突變類型。結果,科學家們發現來自所有14個地區的樣本Y染色體都含有單倍組VI—68,其數量佔所有樣本的44.8%.對於線粒體DNA也有類似的發現:26.5%的男性都攜帶有單倍組M.這一結論説明,儘管吉卜賽人有不同的部落,他們仍然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且,單倍組VI—68和單倍組M都是亞洲人特有的,因此吉卜賽人的故鄉應該在亞洲。

18世紀以前,大多數人認為吉卜賽人是埃及人。據説在公元1世紀時,羅馬帝國的奴隸主統治者為鎮壓,命令埃及的一位鐵匠打製釘十字架的釘子,埃及鐵匠不願意做,從而受到羅馬統治者的懲罰,被趕出埃及。

事實是這樣嗎?到了18世紀時,歐洲的一些學者認為吉卜賽人並不是埃及人,而是印度人,是10世紀阿拉伯人入侵印度被迫逃離的印度人的後裔。例如,在印度東北部,自古以來生活着一個叫做杜姆的低種姓,他們世代以做清道夫、劊子手、為人算命、看手相、編草蓆、賣藝、打鐵和偷竊為生,其生活方式與吉卜賽人極為相似。又如:近東的吉卜賽人自稱“佐託”,與印度旁遮普邦的“枷託”的名稱相近。德國的吉卜賽人自稱“辛德”,與印度河流域的辛迪族名稱相近。託烏爾斯丹的吉卜賽人自稱“莫爾丹尼”,與印度河流域的其爾丹族名稱相近。這些都為吉卜賽人是印度人後裔提供了良好的佐證。

由此可見,不論是人類學研究,還是科學研究,説吉卜賽人的故鄉在埃及,也只是一個傳説,而流浪的吉卜賽人真正的故鄉其實就在亞洲,他們百分百是印度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