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曲葫蘆絲文化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1.46W

瑤族是我國一大特色民族文化之一,瑤族人有屬於自己民族的特色,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那麼關於瑤族的舞曲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瑤族葫蘆絲文化你具體都知道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瑤族舞曲葫蘆絲文化介紹

《瑤族舞曲》曾是我國作曲家劉鐵山、茅沅以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瑤族的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一首管絃樂曲,它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眾慶節日的動人場面,表達了瑤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和無比歡樂的心情,指揮家彭修文將這首樂曲改編為民族管絃樂曲後,突出了多種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使音樂更富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

葫蘆絲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築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其音樂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極富表現力,深受雲南人民的喜愛,無論民音,還是專業舞台都能聽到它演奏的優美的聲音。近年來在國內外也頗受矚目。一些葫蘆絲樂器與現代電子樂器合奏,亦能體現兩種樂器的完美結合,呈現了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親切婉轉,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在節日裏,不論是在江中划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用竹筒製作的土火箭),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裏飲酒歡宴,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

小結:瑤族舞曲是我國非常有名的作曲家劉鐵山所製作的,這首融合了管絃樂器,融合了瑤族當地的文化。葫蘆絲是流行於雲南當地的樂器,當地很多少數民族都會使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