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葫蘆文化內涵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2.63W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文化,這些文化滲透在族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例如在民族服飾、日常飲食習慣、還有民族節日上。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公共構成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拉祜族是眾多少數民族中的一個,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民族吧。

拉祜族的葫蘆文化內涵是什麼?


  葫蘆節由來:
  拉祜族把葫蘆作為標誌,象徵拉祜族從葫蘆中走出,向太陽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願。

葫蘆是拉祜族的吉樣物和生活伴侶。拉祜族用葫蘆裝水酒,裝火藥、儲藏谷種,做蘆笙。葫蘆有許多優點,裝水清涼,裝酒不變味;裝谷種裝火藥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門總離不開葫蘆,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帶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就是葫蘆笙。葫蘆節期間,瀾滄等地舉行隆重的物資交流會,開展葫蘆文化節活動,舉行盛大的羣眾性蘆笙舞比賽。阿朋阿隆尼,決定把傳説中拉祜族祖先誕生的日子法定為全縣拉祜族的節日,即將每年農曆十月十五定為葫蘆節。節日來臨時,人們供葫蘆、跳葫蘆笙舞、跳擺舞、唱葫蘆史詩、玩葫蘆遊戲等活動,都是源於葫蘆信仰而產生的。自1992年以來,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七舉行三天慶祝活動。在《拉祜族民間文學集》中,收錄有拉祜族人從葫蘆裏出來的民間傳説《拉祜族的來歷》、故事:《葫蘆的故事》等,史詩《牡帕密帕》中的“種葫蘆”就説到,拉祜族的祖先扎倮和娜倮,是在小米雀和老鼠的啄咬下,從葫蘆裏出來的,説明了葫蘆和拉祜人的密切關係。

葫蘆節含義:
  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蘆節”,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尼”。每年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燦爛的民族服飾,載歌載舞,帶着自釀的美酒與糯米做的粑粑,殺豬宰雞,集中在每個村子的廣場上,開始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葫蘆節活動:
  後生、老人們吹着蘆笙,姑娘們跳着歡快的集體舞,舞蹈盡情的表現着在四季之中,人們從最開始的犁地,撒種開始,一直跳到最後豐收的喜悦,感謝上天賜予的陽光和雨水,感謝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的美好年景。入夜,燃起篝火,伴隨着悠揚的音樂,低沉的木鼓,老人們把自己一生的遭遇,從母親辛苦的生育,艱難的成長曆程,直至成親,離開父母,養育自己的子女,到青春不再,滿目滄桑,一個個哀怨,悽美的故事隨着老人的歌聲,在月色中緩緩道出,在這如水的月色之下聆聽着這嘶啞的聲音,火光跳躍,木鼓聲聲,彷彿生命之河正在身邊慢慢流走,而那一去不回青春年華,也好像又開始在這月色下流淌,環繞。

就這樣,在以後的三天三夜中,拉祜族人民不停的跳着,唱着。渴了,停下來喝口米酒,餓了,吃一口粑粑,再接着跳,接着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別的人再繼續,用他們或優揚,或嘶啞的聲音歌唱着生命的歡樂與哀愁,用他們或年輕,或衰老的身體表達着對“葫蘆”這種帶給他們生命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