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茶文化是什麼,布朗族的茶文化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2W

在中國的西南方居住着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這是一個古老的土着民族,這便是布朗族,布朗族有着自己的民族語言,但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字。你對布朗族瞭解多少?你對布朗族的茶文化了解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布朗族茶文化是什麼,布朗族的茶文化有哪些?

布朗族吃“得責”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裔,是最早的種茶民族之一,千年前的布朗祖先叭巖冷種茶的史事,保留在思茅市瀾滄縣《奔悶》創世紀地方史和布朗族《祖先歌》中,他把野生茶“得責”經人工栽培後的茶叫做“臘”,為後來的傣族、基諾族、哈尼族伲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稱茶為“臘”。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飲茶的獨有方式包括吃“得責”生茶和口含“臘”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幾項內容。

吃“得責”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為野菜,當“佐料”食用,稱為吃“得責”生茶。至今瀾滄縣景邁、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幹活時,帶上冷飯、醃菜、辣椒和鹽巴,吃飯時摘上一把生茶“得責”,蘸鹽巴、辣椒當飯吃。

口含“臘”(茶):隨着布朗族對“得責”野生茶的認識加深,經過人工種植、馴化、轉化成栽培型茶葉即“臘”後,需求量也增加,發展到大面積種植的新階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臘”(茶)採下來帶在身上,勞動時累了就把“臘”(茶)放到嘴裏含着,用口含“臘”的方式來消除勞累,保健身體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貴客或作禮物相饋贈的一種醃菜茶。制酸茶的時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將鮮葉蒸熟,放在陰涼處晾乾水氣後,裝入竹筒中壓緊封好,埋入土中,幾個月乃至幾年以後,遇上喜慶之事或客人來訪時,將竹筒挖出,取出茶葉拌上辣椒,撒上鹽巴來款待賓
客,可以直接嚼食,茶葉酸澀、清香、喉舌清涼回甜,幫助消化和解渴。

吃烤茶:布朗族把“臘”(茶)摘回來,用鍋炒、手揉、陽光曬乾後,把“臘”(茶)放入“國哦臘”(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後放水熬成茶湯來喝,據説喝了眼睛明亮,頭腦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上山不帶飯可以,不帶‘臘’(茶)不行”。把“臘”當作常備藥而飲烤茶。

布朗族擅煮青竹茶。在野外勞動之中,或長途行走之後,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隨手用山野中的山竹,用刀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為一個個奇特的高腳茶杯,然後把一支大竹筒裝滿清泉放在火堆旁燒烤,水燒開後放進茶葉,再煮五、六分鐘,然後將茶水倒人插在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飲用,這種青竹茶帶有泉水清甜和清茶醇香之味。

小結:布朗族及其先民創造了豐富的茶文化。本文在總結概括布朗族茶文化的基礎上,分析了布朗族茶文化的特點和形成背景,並從保護布朗族聚居地的生態環境、尊重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發展民族茶產業、將布朗族茶文化的保護與茶馬古道的保護聯繫起來、布朗族茶文化旅遊開發的方式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布朗族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