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服飾,拉祜族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1.9W

拉祜族----簡介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會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區已發展到地方經濟;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殘餘;瀾滄西南部,孟連、滄源,耿馬和西雙版納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領主所統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殘餘。
    
    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間文學也極為豐富,傳統的樂器有“蘆笙”和“三絃”。拉祜族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創辦了鍊鐵、農機、採礦等,其中瀾滄鉛礦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業。


拉祜族----禮儀


    每逢節日或過年,家家都要賧佛和敬祖。在各種祭祀,屆時要洗澡、換衣,在專人指揮的“三鳴炮”儀式獻祭品後把祭品分到各户,以保證各家各户都能得到“福分”。
    
    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獻茶。獻茶時,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誠,茶水中無毒,讓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婦,借宿時也不能同住一室;


拉祜族----節慶


    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有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
    
    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村寨里宰牲畜,户主都要給各户分一節大腸和幾勺鮮血,民間有不見牲血不吃肉之説。七年級凌晨,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開始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般過年都由七年級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小年的活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
    
    嘗新節男女分別在稻田和包穀地裏選一些顆粒飽滿、成熟較早的稻穗和包穀做新米飯,並以鮮菜瓜果、殺豬煮酒,邀舅舅、叔伯和親友共同聚餐。
    
    在重要的節日和社交場合,也有送豬頭的習慣。新米節
    
    古時候,拉祜族人民專靠狩獵和採摘野果野菜過日子。那時候,吃了上頓無下頓,日子過得艱苦,到了冬天,日子更難熬,有時一連幾天沒有東西下肚。天神厄莎知道了,很是同情。他決心解救拉祜人,便教拉祜人種穀子。
    
    一天早上,厄莎在碓窩裏裝滿圓滾滾、黃燦燦的穀子。然後他叫女兒去舂。姑娘一杵舂下去,碓窩裏的穀子舂潑了一地。厄莎家的穀子多得堆成山,姑娘也懶得去揀撒在地上的穀子。她舂好米走了。一隻斑鳩趁機飛到碓邊啄吃了撒在地上的穀子。
    
    第二天,厄莎降到凡間,走到扎保夫婦家,見他兩餓得有氣無力地坐在火塘邊烤火。厄莎對扎保夫婦説:“拉祜要過好日子,必須學會種穀子。”扎保夫婦回答説:“沒有穀子,叫我們咋個種呢?”厄莎説:“谷種被天天到水塘邊喝水的斑鳩吃了。你們要想得到谷種,就要捉到斑鳩。”
    
    扎保夫婦聽了,很是感激。他們制了釦子,終於捕到了斑鳩,剖開嗉子一看,谷種只剩一粒了。“哎!一粒穀物咋個種呢?”扎保夫婦嫌谷種太少,失去了種穀的信心。這時厄莎又走來對他們説:“一棵獨樹,百年以後可以長成林,一粒谷種,六月之後可以收千粒。”説完,他把種穀的方法一五一十地全都給了扎保夫婦。扎保夫婦遵照厄莎教的法子,用尖木棍在地上掏了個土窩,播下了第一顆谷種。他們夫婦兩日日夜夜守護着這顆谷種。過了不久,綠茵茵的身苗長出來了。他倆又細細心心地薅雜草,瞧着穀子開花,抽穗、灌漿;等到穀子成熟了,又防着穀子被雀偷吃。到了八月裏,他們收到了滿滿一竹碗穀子。這下子,扎保夫婦高興得又唱又笑又跳。他們捨不得吃這谷種,把谷種分給大家,然後領着大夥開了一片山地,一把火燒了地裏的草木,種下了谷種。到了第二年的八月裏,拉祜山上到處都長滿了金黃金黃的穀子。拉祜人高興的圍着穀子,又跳又唱。
    
    為了感謝天神厄莎,拉祜人當天把收穫的穀子攤在火塘上方的“炕芭”上,用火將穀子烘乾,接着把穀子放在碓窩裏舂成米,煮出香噴噴的新米飯。他們把煮好的第一碗新米飯敬獻給天神厄莎。到了晚上,全族的男女青年,在打穀場上,把火燒的旺旺的,手牽手圍成圓圈,通宵達旦地歡跳蘆笙舞。邊跳邊唱:汗水澆出了金子般的穀子,金谷趕走了拉祜人的飢餓;肯為後世造福的先輩啊,我們唱歌跳舞把你們祝福!
    
    從此以後,每逢新穀人家,拉祜人都要恭恭敬敬地把第一碗新米飯敬獻給天神厄莎,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新米節”。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戀和社交比較自由。婚嫁的當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要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破成兩半,一半仍要帶回;女方家的豬頭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親、“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居住3年的習俗。夫婦不睦,可請人出證,燒斷絲線,即可離異。


拉祜族----服飾


    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襟長衣,衫長到腳面,開岔至腰部,衣領和開岔處都鑲鏽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光頭,包黑包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男子穿黑色對襟短衫,下穿寬大長褲,外出佩刀,既是生產工具,又是自衞武器。


拉祜族----飲食


    拉祜族過去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主食當地生產的大米和包穀。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穀做成稀飯,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
    
    拉祜族日常喜歡將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後還能開胃。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説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拉祜族不僅會醃菜、醃肉、磨豆腐,還會釀酒。在民間,男女均嗜飲酒,並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平時喜飲烤茶,烤茶是將大茶入罐烤至焦黃,待香味飄出後對入水稍煮即飲。
    
    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乾巴、幹糝、香草烤牛肉等。


拉祜族----禁忌


    拉祜族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許多禁忌。
    
    生產禁忌每月七年級、十五、三十早晨不舂米、不耕作。
    
    父母親的忌日,不播種。
    
    村中死人,全村停止生產1天。
    
    交往禁忌大年七年級不準外族人進寨,住在家中或接近寨邊的客人也不準走,而是用好酒好肉款待他們,節後放行。
    
    外來男女不能在同一房間住宿。
    
    待客禁忌主人殺雞待客,客人不能主動拿雞頭吃,如主人拿給客人吃時,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辭或轉讓給別人。
    
    其它禁忌禁止打狗殺狗。
    
    生孩子不滿3天,不許外人進入。
    
    舊曆正月布穀鳥叫時不能結婚,認為碰到布穀鳥,結婚不吉利
    
    外人不得隨意撥弄火塘,不得從火塘上跨過。


拉祜族----宗教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表現為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拉祜族認為,萬物均有精靈依附,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現象均有神靈主宰,因而對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力表示崇拜。
    
    此外,拉祜族還信仰佛教,近年來又有基督教、天主教傳入拉祜族地區,但信奉的人不多。
    
    祖先崇拜拉祜人崇拜祖先。“厄莎”是拉祜人的創世天神,傳説,他創天造地,繁衍了人類,給拉祜人帶來了火種,使拉祜人安居生活,是一個主宰吉凶禍福的至高神靈。拉祜人百般信奉“厄莎”,後成為拉祜人的始祖。
    
    神靈崇拜拉祜人崇拜“厄霞”神靈,視之為世間最大之神,統治萬物,掌管吉凶禍福。人們將“厄霞”神供奉在森林的芭蕉叢中,並視該地為禁區。“厄薩巴”是拉祜人崇拜的天神,也是村寨的守護神。每個村寨上方都建有寺廟供奉,平時每户每天獻飯兩次,滴水祝福兩次,逢年過節及操辦大事都須祭之。
    
    自然崇拜“厥巴厥馬都”是拉祜人自然崇拜的“神林”。每個村村寨附近都有一片樹林,人們將一棵最大的古樹視為“神樹”,為本村寨“神林”的象徵。逢年過節時,各家各户都須為神林點上蠟燭,以肉、飯、水獻祭,以求人畜平安。

拉祜族服飾,拉祜族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