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民歌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4.86K

拉祜族的人,他們一直都擅長各種的民歌風俗,嫻熟各種的舞蹈。當地還有很多民族樂器,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樂器。那麼拉祜族民歌文化有哪些的特色,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民歌文化

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於歌詠,嫻於舞蹈,其音樂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拉祜族民歌有頌歌、敍事歌、兒歌、情歌、喪歌等五類,各具特色。歌曲、樂曲和舞曲形式多樣,節奏多為復拍。樂器有蘆笙、口弦、三絃、鑼、簫、笛子等。蘆笙舞是拉祜族的傳統舞蹈,舞蹈動作多與生產緊密結合,有薅秧舞、割穀子舞、打穀舞、豐收舞、孔雀舞等。從傣族傳人的擺手舞,已帶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點,與傣族擺手舞略有差異。拉祜族文學的主要形式是民間口頭文學,形式多樣,內容多與勞動、頌揚反抗壓迫精神有關,形象生動具體。

藝術特點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習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習俗歌尤具特色。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換花調》、《問路歌》、《搭橋歌》和《追蜂子》。《換花調》用鮮花比喻愛情,用贊花、換花、護花來象徵對愛情的忠貞。習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點的是《叫魂歌》。《叫魂歌》常常按時序述説一年的生產過程,召喚去播種收穫;也有以節日的歡樂召喚歸家團圓的;還有敍述拉祜祖先起源和遷徙歷史,召喚不忘祖先回到人間的,其歌詞多用比喻,形象生動。長篇史詩《牡扒密扒》為研究古代的經濟生活、原始採礦業、婚姻制度和民族遷徒史的重要作品。詩歌有一種稱為“陀普科”的隱晦語,具有為羣眾喜見樂聞的隱晦規律。

詩與樂的高度結合
  從詩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以七字句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結構上以兩句體、四句體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數句歌詞中運用比喻、比興、對比、誇張、敍事等手法,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體現。如用“苦麻菜”比喻遠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裏黃”比喻沒孃的孩子,在《農夫怨》、《長工調》等歌中運用了貧富的對比……《槐花幾時開》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鮮明、感情細膩地表現了愛情主題。

長於抒發人的內心世界
  民歌運用短小的結構,凝練的音樂語言,極為經濟的音樂素材來表達深刻的思想感情。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深刻地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走西口》表達了離鄉背井、生離死別的親人間的悽婉、依戀之情;《牧歌》短短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遼闊、寬廣的草原景象。

特性
  具有口頭性、集體性、即興性和變異性:民歌是羣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世代相傳中,不同時期(或時間)、不同地區的不同歌唱者,常按個人需要,將某首現成民歌作為藍本,進行即興編詞,見啥唱啥,想啥唱啥,這就是民歌創作和歌唱中的即興性。在即興編詞的同時,民歌的曲調必然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因此出現了一首民歌有許多變體的現象,如《孟姜女》、《鮮花調》、《剪靛花》等的變體遍佈大江南北,也出現了某一地區擁有幾個典型曲調和特性音調的現象。

小結:拉祜族光是民歌就分為很多種類,不同的民歌,在演唱方式上,或者是表達方式上差異很大。比如情歌和兒歌,這兩種差異就非常明顯,語調也完全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