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苗族侗族銀飾特點,越重越美?

來源:人人運程網 4.92K

畢竟現在的生活沒有像以前那麼辛苦,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喜歡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裝飾品,銀飾經常是我們的一種裝扮選擇,在我們的少數民族侗族中,她們的銀飾是侗族盛裝的一部分,在舉行重大的節日的時候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要佩戴銀飾,在苗族她們的銀飾更是手工製作的精品,接下來我們一起去詳細的看看黔東南苗族侗族銀飾是怎麼樣的呢?

黔東南苗族侗族銀飾特點,越重越美?

  侗族銀飾
銀飾是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銀飾加工藝術是已流村民祖輩相傳的民族工藝技術,從事加工工藝的人,當地稱之為銀匠。侗族銀飾的加工,要經過吹燒、鍛打、鑲嵌、擦洗和拋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侗銀
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除了在錘砧勞作上是行家裏手,在造型設計上苗族銀匠也堪稱高手。侗族銀匠善於從婦女的刺繡及蠟染紋樣中汲取創作靈感,他們根據本系的傳統習慣、審美情趣,對細節或局部的刻畫注重推陳出新。

侗銀並不是純銀,它是侗族特有一種銀金屬,銀的含量在50%左右。侗銀飾經戴過後如長期放置,飾品表面金屬會產生氧化反映,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變色。不過下次再戴的時候只須用軟布或紙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侗族婦女和兒童飾物。侗族婦女在盛大節日或慶典活動中,喜歡佩戴各種銀飾。

侗族小朋友
在髮髻上,插着各種銀簪、銀釵,簪上綴有彩色花卉,象銀蝶起舞,白鳳展翅,走起路來,彩花顫動,吊鈴搖曳,耳附晃動。頸項穿戴護胸銀板,板上套戴四五個由小到大銀項釧,還有吊胸兜和圍裙的銀鏈。手戴銀質護手筒,外戴各自銀質手鐲,有的多達10多對,從手腕處疊到上胳膊。手指戴有銀戒子。有的全身銀飾重達5~10千克。嬰孩頭戴羅漢帽,前沿綴有十八羅漢,下沿綴有十八朵梅花,額頭正中為獅頭,兩旁有圓圈。腦後吊有7~9根短鏈,末端吊有鈴當、葫蘆、方印、鷹爪和仙桃。孩童走路、搖頭,銀鈴叮噹作響。

苗族銀飾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脱”,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圖像。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銀飾簡介
進入苗族社會的銀飾決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的藝術形態,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合體。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説已有千年歷史。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與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着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

銀飾特徵
以大為美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並顯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氣。

以重為美
  再看以重為美,貴州施洞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有些婦女因耳環過重,耳垂被拉豁。當地耳環單隻最重達200克。黎平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講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為美
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也是十分驚人的。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耳環掛三四隻,疊至垂肩;項圈戴三四件,沒頸掩額;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特別是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即有數百之多,重疊繁複,呈現出一種繁縛之美。這種炫耀意識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難見到。傣族男子的紋身習俗講究紋身部位愈寬、圖案愈複雜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渾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飾、貝飾;青海牧區藏族婦女的“加龍”背飾充分體現了追求大和多的審美原則;德昂族的腰箍多達三四十圈,可謂追求飾品數量的典型。足見追求繁複的以多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着一種獨特感。

變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從貴州省博物館所藏不同時期的銀飾比較情況看,苗族銀飾追求大、重、多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苗族銀飾的發展速度更為空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苗族羣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在我們漢族可能就是平時自己喜歡戴就戴,不喜歡就不戴,但是在少數民族她們呢在盛裝的時候戴銀飾已經是她們的習慣了,這就是因為環境不同而習俗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