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水族歷史背景,水族的歷史探索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9W

華夏大地的人都是炎黃子孫,這是一個大前提,因為落葉歸根的思想在中國人的腦海裏已經根深蒂固了,於是很多的歷史學者就開始了一段段的尋根之旅,我來自哪裏?我的祖先來自哪路?似乎對於每個人或者每個民族都很好奇。那麼,水族是誰的後裔?源自哪裏?隨小編去看看吧。

揭祕水族歷史背景,水族的歷史探索


  40萬水族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這支民族的歷史淵源,目前尚持兩種説法。一是認為“水族為共工治水部族後裔”;二是認為水族自稱為“睢”是因河南睢水流域而得名。此説把“任睢”解讀為“濉水流域之人”,從而得岀水族人是從河南睢縣遷來的定論。他們的所謂論點是一首水族遷徙古歌,歌中有五個遷徙地名,一曰“雖(河)”;二曰“力鳥(切音)河”;三曰“光凍”;四曰“光謝”;五曰“鬼注”。然而,99%的人都認為後三個地名即分別為廣東、廣西、貴州。依據證明果然正確。可見,歌中水語地名不能與今漢語完全劃等號,而部分學者卻把歌中第一個地名“雖“與當今漢字地名“睢水(睢縣)“划起等號來。如此説成立,歌中第二條河“力鳥(切音)(河)”之名為何卻在地球上無法找到?按歌中水語的“光凍”即廣東等推知,“睢水”即為睢縣之説純粹無力!

筆者認為,按水書五行讀音推知:水族人自稱“任睢”當釋作“水人”。古代人神不分,“水人”即“水神”,共公後裔也!史料稱共工史居河南輝縣;也有稱共工為炎帝后裔(後跟隨炎帝),後主要居地在南方。另外,對於“因濉水得名”之説,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樑敏也曾著文質疑:漢字的“睢水、睢河”與水族人的自稱稱謂“任睢”究竟有何關聯?宋代時為何稱水族居地為“撫水州”而不叫“撫睢州”?正説明其時亦認為“任睢”當作“水人”。

《中華文明實錄》編纂委員會的一篇文章稱:炎帝與黃帝一樣都是中華文明形成的標誌。而炎帝起於烈山,都於陳,陳在淮陽,但若干年後遷居湖南,繼伏羲易而創連山,其部落集團有祝融和共工後代,後均為南方系統。因此,由炎帝創始的中華文明自然是屬於南方系統了。從這點上講,作為共工後裔的“水人(水族自稱稱渭“任睢”意譯)”當為“南方系統”,但史料也稱共工古居大西北,後遷河南輝縣。如此説來,水族的歷史又當與北方和中原有關。何去何從,仍須考證。炎、黃均衍生分化於少典氏,在不同的地域創造了中華文明,二者“有聯繫,又有區別,但黃帝傳承炎帝文明,這是肯定的。我們從水書中的水文字極近似於“漢字”象形體,且誦讀時也有許多“近漢音”,特別神奇的是水字“祖”卻為“共公”或“共工”的組合,按此等現象推知,古代的水族文明必與中原文明有若干因緣關係,水族人也一定與中原有若干因緣關係。

水族自稱“任睢”。按水書理論,分明可譯為“水人”。不知學人們為什麼要説從“睢”到“水”的轉變是音的轉稱而不是意的翻版呢?

水書先生現仍讀水書中的山為“散”;讀水為“睢”;讀虎為“夫”;讀天為“聽”等。這些水文字的讀音與漢音甚近,而與現今水語相去甚遠(現水族分別稱山、虎、天為“努”、“芒”、“悶”)。這一信息不僅表明:水族先民在古代是中原華夏族,操的口音十分近似於今天的漢語。還表明水族自稱“任睢”其實就是“(治)水人”之意。而“水人”則就是“水神”共工治水部族的後裔。並且神奇建戌之歷----水歷便是共工歷。水書的“祖”字分明是“天”和“帝”的合體字;亦有為“共公”的合體字,因(後人纂為共工)共工又為天文柱下工(觀天象),故亦被稱為天工。今在全國的56個民族中,唯水族過年(端節)只祭魚,這顯然與其先祖治水時“十之七處水,十之三處陸”有關。這些現象應當就是證據!更何況我們還可以論證古時共工與瑞頊開戰地就在湘及黔嘛!據載,古時共工通曉易經,如今唯水族傳承象形水書古易,這也是鐵證之一。為何用水書易可破含山文物符號之謎和伏羲易之謎?全因共工與伏羲有淵源,<路史。共工氏傳>:“共工氏,羲氏之代侯者也,是曰康回。”更不能排除共工氏古居安薇含山縣一帶。

水書的“祖”既為“天帝”的合體字,又為“共公”的合體字。後人改曰“共工”,應該説共工才是中華共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