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冬至九九歌傳説和由來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6W

冬至這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國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個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個節日。相信很對人也都知道冬至九九歌,這個傳唱度很高的歌曲是怎麼來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揭祕冬至九九歌傳説和由來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冬季一種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樑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如九九歌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頭,脱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勞動人民經歷了千百年與風雪嚴寒的搏鬥,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創造出許多記敍數九期間寒暖變化規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謠:   未從數九先數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顧祿《清嘉錄》上記載有一首“數九歌”,十分風趣地描寫了古代人們過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縮在面袍裏);三九二十七,籬頭吹 篥(寒風颳在籬笆頭上,像吹 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窩裏像睡在野地裏一樣);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窮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蒼蠅垛屋 (透露出一點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兩肩攤(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涼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跳蚤出。   在古代社會裏,窮人過冬尤其受罪。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着來的整個冬 天都會特別冷。故説“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説:“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京房易佔》説:“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冬至後第三戌,為臘月最冷者。”後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温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麼冷了。自冬至起,三四九剛好在二十四節氣的大寒附近。

為什麼要數“九”呢?為什麼不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徵暖來寒去。九,為“至陽”之數,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着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着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每個九天中天氣的冷暖變化不同,人們憑着長期的經驗進行了形象記錄和概括,編成謠諺,流傳於民間口頭,稱作“九九歌”。因為中國地跨北温帶和亞熱帶,各地氣候冷暖變化不一樣,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內容也不一樣。如北方的“九九歌”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家裏做飯地裏吃。”(棗強縣)“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新河縣)“春打六九頭,賣了皮襖買個牛。”(晉縣)“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荊楚歲時記》)湖南的“九九歌”説:“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地在壩下的蔚縣則説:“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三九四九,凍破碌碡;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九九河重凍,米麪撐破翁。”

這些“九九歌”是中國廣大人民羣眾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徵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

從道理上講,冬至日是“陰極之日”,晝至短,夜至長,應該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實際上盡是寒冷的開始。諺語説:“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三九、四九常在農曆臘月初,所以又有“進了臘月門,凍死一家人”、“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説法。為什麼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卻在“陽生”之後的“三九”天呢?這是因為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並貯存起來,晝存夜放,冬至前地球放熱量小於吸熱量,略有積存。冬至日起,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雖因晝日長而有所增長,放散的熱量卻因夜仍長於晝而“入不敷出”,到了三九、四九,出現了地球嚴重“虧熱”現象,所以冬至日還要冷,成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刻。

小結:九九歌很多時候因為他們的朗朗上口,使得很多人喜歡聽,得到了很多人的熱愛。因為唱一編就能朗朗上口的唱起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非常的喜歡和非常多的人來傳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