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有什麼節日,畲族節日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69W

考考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我想回答五十六個的會比較多吧。回答五十六個就錯了,因為漢族不算是少數民族,它的人口是最多的。大家對民族瞭解嗎,知道哪些民族有哪些節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畲族有什麼節日。

畲族有什麼節日,畲族節日介紹

畲族的時令和節日與漢族一樣,以農曆計時,二十四節氣分段,有鮮明的季節性。而且,由於散居民族的聚落的特點,畲村的歲時風俗既有全民族的普遍性,又有地域和宗族的獨特性。春季節日包括春節,二月八年級會親節,三月九年級烏飯節。春節即“新年”,俗稱“做年”。畲家認為正月七年級至初五為“正年”,俗稱“五日年”。有的畲村認為七年級至初八為“正年”,俗稱“上八日”。但春節活動往往延續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或正月二十日,甚至於月底。元旦交子時,畲家認為新年伊始,户户選出一人,洗淨手臉,爭先“放頭炮”(俗稱“開正”)、“開頭門”、“點頭香”、“汲新水”(俗稱“龍頭水”),每家以爭第一來“接年”。家庭主婦則早起扒開灶堂中的“隔年火種”,堆上透乾柴草,不吹不煽,讓其自燃,俗稱“做熱年”。

正月七年級舉行“講酒會”,老人唱《高皇歌》講畲族歷史。小孩則走入竹林裏“搖竹娘”,他們雙腳並立在粗壯的毛竹前,扶着綠竹搖動,邊搖邊唱:“搖竹娘,搖竹娘,你長我也長,舊年是你長,新年讓我長,明年你我一樣長。”正月八年級為“趕山發銃”日,村中青壯年男子扛土銃帶獵狗,上山開銃,報祝獵神。正月初五“開年駕”。廣東畲族稱為“出年掛”,他們在上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為“入年掛”。正月七年級至初四忌掃地。正月初五早晨,家長領着子孫,各自操鋤頭,掃帚,畚箕,從大門口往裏掃至內廳。連灶灰,雞塒,鴨窩,豬舍,牛欄,羊圈都一一清理。農曆二月二是會親節,這天閩東浙南畲村都定點舉辦歌會,畲家諸姓相聚一起,以歌會親友。農曆三月三為烏飯節,又稱“稱歌節”。畲族烏米飯傳説之一是紀念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這天,畲民將烏稔葉和糯米一起炊煮,然後吃烏飯,辦歌會,山歌盤答,通宵達旦。

夏季節日包括牛歇節,五月節,曬伏節,封龍節等。農曆四月初八為牛歇節。是日凌晨,畲民牽牛上山吃露水草,俗稱“玉露仙草”,又把牛牽往水邊,用竹製的牛梳洗刷牛身,以除蝨定心。並解韁卸犁一天,拿泥鰍或雞蛋泡酒,用竹筒灌喂又以米粥或番薯絲粥等精細飼料餵養,以酬耕作之勞。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俗稱“五月節”,為畲家一重大節日,習俗略同於當地漢族,裹粽子,敬祖宗。但畲村裹粽樣式不同,三角粽極少,有的地區如福建福安畲區不裹此粽,多裹“菅粽”,菅粽圓柱狀,上扁下圓,用菅草葉條紮成5節,意為“五月節”。也有橫枕式的“橫巴粽”。有的畲村五月初四過節,或者五月十五過節,稱“小端午”。農曆六月初六為曬伏節。相傳是日為龍王曬鱗日,凡這日曬過的東西,不會發黴和蟲蛀。此外,凡飼犬的畲家,也要牽犬於溪流洗浴。

“夏至”日過後,以地支逢“晨”的日子為分龍節,亦稱為“封龍節”。是日畲家忌持鐵器,忌挑糞水,以免驚嚇和污穢龍公,祈望是年風調雨順。

秋季節日包括中元節,中秋節,元帥節,重陽節等。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鬼節”。是日,畲村開啟祖牌,祖譜,祖圖,備全豬全羊置於祠堂,眾廳或祖厝祭拜。祭祖後吃“太公飯”。在此節前後,畲民結伴上山行獵,稱為“秋社”或“秋獵”。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為畲家祖公秋祭日,蒸千層米糕。此節前後,每户畲家秋收開鐮日,都要“嘗新米”。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閩東畲族供奉田公元帥者皆行“元帥節”。祭祀田公元帥後舉家喝“元帥酒”,壯膽驅邪。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畲家男女爬山登高,成羣結隊結伴而行,並定點舉行歌會。家家户户蒸制“重陽糕”。

冬季節日包括圓冬節,穀神節,冬節,做大年等節日。“立冬”日為圓冬節,又稱“加冬節”,畲家殺雞宰羊,並加滋補草藥烹煮,閤家飽食進補,俗稱“補冬”。

每年秋夜後,閩東畲村有穀神節。秋收後,穀物歸倉,設供品敬穀神,並舉家會餐,俗稱“理園埕”。冬至日為冬節。是日為“天赦日”,畲村户户以糯米磨粉,拌和水,捏成半月形“黃米果”,以蘿蔔絲,鹹肉等為餡,此食品作禮品饋贈親友。冬至的前一夜,閤家團聚,人人動手搓糯米湯圓,俗稱“搓圓”。冬節日,以湯圓祭祖,同時,將湯圓粘於農具,糧倉,牛頭,牛身,牛尾各粘2個湯圓,不結果的樹木也須粘貼。拾骨重葬也多擇於此日。

除夕,又稱“做大年”。是日,家家户户打掃乾淨房屋,貼新對聯,糧倉及罈罈罐罐,刷上紅紙封條,以祝倉盈庫滿人壽年豐。畲家還蒸制“黃米果”又稱“黃金餈”。當夜“吃隔歲”時吃去部分黃米果,餘者藏入谷櫃,至正月十五再取出食用,稱“隔歲有餘”,黃米果可吃至三月清明。

廚房炊煮結束,要挑1根碗口粗的楮木放入灶裏燃燒,並用炭火掩住,留作正月七年級的火種,俗稱“隔年豬(楮)”,或稱“隔年火神”。除夕夜,小孩環坐爐火旁“守歲”,長輩教他們唱祖公歌。

會親節: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舉行的會親節,是畲族的傳統節日。是日,散居在福建省東部和浙江省南部的畲族,都集中到祖居地,即福建省鼎縣的雙華村、福安縣的後門坪、寧德縣的猴盾村,訪親會友,互相問候,對唱盤歌,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

過年:是畲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從農曆十月開始,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用糯米釀製“過年酒”,用粳米、灰鹼水做年糕。除夕(畲語叫“州晚”),家家户户的火爐塘煨着又大又幹燥的柴頭,一直燜到年七年級,謂“隔年火種”。

三月三:福建、浙江、廣東省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舉行。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故亦稱烏飯節。

分龍節:每年農曆五月中旬舉行的分龍節,是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按習慣是“夏至”過後逢辰的一天。此節日至今流傳不衰。現在,已發展成為畲族歌節。1986年6月29日,福建省在福安縣城舉行了首次畲族歌會。邀請了浙江、廣東、江西省畲族歌手參加。為期三天。盛況空前。

總結:看完小編的介紹,大家對畲族有了解了吧。在民族節日到來的時候,人們會統一的着裝,會用唱歌跳舞的形式去慶祝節日,會吸引來很多的遊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