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蠟染文化介紹 你都瞭解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1.7W

苗族是中國擁有着幾百萬人口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着非常多的民族特色文化,蠟染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族蠟染文化你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來詳細看看吧!

苗族蠟染文化介紹 你都瞭解哪些?

苗族蠟染有着悠久的歷史,(後漢書)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紋繡”的記載,這説明至少在漢代,西南少數民族就已經掌握了染、織、繡的技能。在苗族中,有關蠟染起源的傳説就有兩種。一是苗族先祖蚩尤與黃帝戰鬥、蚩尤被俘並處以極刑的故事,由此產生了“楓液作防染劑”的染法。二是苗族中流傳着蠟染“最早是對銅鼓上的紋樣的摹取。做法是將布蒙在銅鼓上,用蠟在布上來回摩擦,再經過染,銅鼓上的紋樣就轉移到了布卜,這種做法有點像制拓片。稍後又改用木板鏤空來摹取銅鼓紋樣,然後把木板放到白布上,將蠟液倒進鏤空的圖案中再進行靛染,這種方法類似於在衣服上印字。蠟染後來才變成使用銅片製成的蠟刀沾上熔化的蠟液直接在布上繪製。這種方法把蠟染從複製變成了創作,充分發揮了蠟染工具自身的優勢,體現出蠟染的材質美,因而,這種製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四川、貴州、雲南地區的苗族蠟染,常簡稱為川黔滇苗族蠟染,將其融為一體研究,可能是因為有其共性的特徵。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婦女,服裝使用蠟染十分普遍,衣、裙、圍腰以及其他棉織生活用品,幾乎都有蠟染製品。這種現象與苗族崇尚蠟染有關,她們以擁有多而精美的蠟染品為富為德為美,許多支系不僅在祭祖、婚喪、節日等重大場合都以蠟染為飾,而且生活中也離不開小巧精緻的蠟染品。川黔滇苗族蠟染,用一種特製的蠟刀點蠟,以蜂蠟熔汁繪花於白布上,染色後取出煮幹水中,蠟去則花現。製作方法是先將白布平鋪於案上,再將蜂蠟置於小鍋中,加温升到60~70C時,蠟熔化為液狀,即以銅蜡月蘸蠟汁畫在_布上。有經驗者完壘憑自己的觀察以定温度,而初學蠟繪者,不易憑觀察以定温度,只好將畫布置於膝上,憑皮膚的感覺以判斷温繾是否適宜。苗族婦女蠟繪,一般小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對稱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摺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熔他後即現出白色花紋。

在苗族蠟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貴州丹寨、黃平、安順、榕江苗族的蠟染。丹寨苗族蠟染風格古樸、粗獷、奔放,面積大的較多,紋樣一般是動植物的變形,多以變彤的花鳥魚蟲為主體,顯得既抽象叉不失具象。丹寨蠟染除大量用於服飾外,還用做被面、墊單、帳沿和包袱布等以及民俗活動中。丹寨苗族祭祖時,要穿特製的蠟染衣,叫“祭祖衣”。在13年舉行一次的祭祖節——牯髒節上,蠡家要挑起數丈長的皤,其上裝飾着蠟染的紋樣,多為龍紋,它向人們昭示了苗族的龍圖騰崇拜。苗族的龍紋與漢旗不同,苗龍無尖利的爪和牙,形式優美,觀之可親。黃平苗族蠟染工整、細密、精緻,構圖嚴謹,一般面積較小。紋樣是由經過高度程式化處理的動植物紋和幾何紋相互穿插而成,除用於服飾外,人們還拿它做書包、枕巾。蓋籃布和手巾等。安順苗族蠟染多用幾何圖形,精上細作。榕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蠟繪製十面旗幡,飄飄屹立於儀仗隊之前。

喪葬時,不少地方也用蠟染布做殉葬衣,花紋多為古老莊嚴的銅鼓紋,渦妥紋。此外,黔西北納雍、水城一帶苗族的蠟染也有特色,它的圖案密集、飽滿,包括花、蝶、草和一些幾何紋樣等。由於蠟染是從摹仿銅鼓上的紋樣演變而來,因而蠟染中保留下來許多銅鼓紋樣,像芝草、雲紋。雷紋、同心圓紋、螺旋紋、鋸齒紋等較抽象的幾何紋樣。當然,應用最多的還是比較具象的自然紋樣,如象徵愛情的魚與蓮,代表多子的石榴,寓意長壽的桃子,帶給人們幸福的蝴蝶和飛鳥等。有時蠟染在繪蠟後而未染時,由十蠟色深、淺變化豐富,比成品更美。

小結:苗族蠟染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在當地產業鏈也是非常的成熟的。但是因為這個產業是比較的辛苦的,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不願意吃這個苦,所以蠟染傳承人在逐漸減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