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頓節的節日風俗 雪頓節的來歷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4W

當雪頓節來臨的時候,整個藏族人們的家裏都在歡歌載舞中度過。雪頓節是藏族中一個傳統的節日,節日裏有很多的傳統活動,還有一些表演可以觀看,熱鬧非凡。一起跟着小編往下看看民族節日雪頓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吧。

雪頓節的節日風俗 雪頓節的來歷

雪頓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公元17世紀以前,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為僧徒制定了一條夏安居制度,即僧徒在夏季只准在室內修習,不許到户外活動。因為夏季是高原上各種生物最活躍的季節,以免無意殺生,他們在寺廟裏要行三事;即長淨、夏安居直到解制。這種禁戒要持續到藏曆6月底7月初。到開禁的日子,僧徒紛紛出寺下山,除享受世俗百姓施捨的酸奶子佳宴外,還要盡情玩樂。17世紀中葉,清朝皇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據五世達賴的旨意,“雪頓”活動增加了在羅布林卡演出藏戲的內容,並且允許百姓入園看戲。這樣,雪頓節便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羣眾性節日。由於雪頓節的主要內容逐漸演化為藏戲演出,所以又被稱為藏戲節。現在,雪頓節期間主要有哲蚌曬佛、藏戲表演和逛林卡等活動。這個節日不僅拉薩有,在日喀則叫“色木欽波”,時間要晚於拉薩,規模要小於拉薩。

  到十七世紀下半葉和十八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賜給金冊、金印、這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已開始演出藏戲,並形成固定的雪頓節。據記載,參加雪頓節演出活動的是扎西雪巴、迥巴、降嘎爾、香巴、覺木隆、塔仲、倫珠崗、郎則娃、賓頓巴、若捏嘎、希榮仲孜、貢布卓巴共十二個藏戲團體。因此這個有三百餘年曆史的民族傳統節日,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一個藏戲節。

  藏戲滲入到雪頓節的初期,是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開始,但範圍仍侷限在寺廟內。先是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故人稱為“哲蚌雪頓節”。五世達賴從哲蚌寺移居布達拉宮後,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頓節,也總是先在哲蚌寺內進行藏戲會演,第二天到布達拉宮為達賴演出。十八世紀初羅布林卡建成後,成為達賴夏宮,於是雪頓節的活動又從布達拉宮移至羅布林卡內,並開始允許市民羣眾入園觀看藏戲。這以後,雪頓節的活動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節日儀式。

  在民主改革前,每年藏曆六月二十九,各地藏劇團一早到布達拉宮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戲的“孜洽列空”報到,並進行簡單的儀式表演。然後趕到羅布林卡向達賴致意,當晚返回哲蚌寺。第二天(六月三十日)為哲蚌雪頓節,演出一天藏戲。七月一日,由拉薩、日喀貝、窮吉、雅隆、堆龍德慶、尼木等地的五個劇團,六個“扎西雪巴”戲班子,一個犛牛舞班子和一個“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羅布林卡聯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薩等四個地方劇團輪流各演一天廣場戲,雪頓節五天中,噶廈政府放假,全體官員要集中到羅布林卡陪達賴看戲,每天中午噶廈設宴招待全體官員,席間要吃酸奶子。

  一九五九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後,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節日期間,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羣,老少相攜,揹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湧入羅布林卡內。節日時,除本地西藏藏戲劇團外,還有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戲劇團來到聖城拉薩切磋戲藝。人們除了觀看藏戲外,還在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在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果酒,菜餚等節日食品。有的邊談邊飲,有的邊舞邊唱,許多文藝團體也來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興。商業部門把各種物資和節日食品運到羅布林卡內,擺攤設棚,供應遊人。下午各家開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乾一杯的“鬆準聶塔”酒,在勸酒時,唱起不同曲調的酒歌,各帳篷內,相互敬酒,十分熱鬧。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雪頓節更顯得意義重大。

  節日期間,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羣,老少相攜,揹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湧入羅布林卡內。節日時,除本地西藏藏戲劇團外,還有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戲劇團來到聖城拉薩切磋戲藝。人們除了觀看藏戲外,還在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在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果酒,菜餚等節日食品。

  有的邊談邊飲,有的邊舞邊唱,許多文藝團體也來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興。商業部門把各種物資和節日食品運到羅布林卡內,擺攤設棚,供應遊人。下午各家開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乾一杯的“鬆準聶塔”酒,在勸酒時,唱起不同曲調的酒歌,各帳篷內,相互敬酒,十分熱鬧。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雪頓節更顯得意義重大。

  小結:雪頓節在藏族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各家各户在這天可以拜訪親朋好友,還可以一起觀看藏戲表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