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為什麼吃麪條 吃麪條什麼時間吃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7W

春節期間,每一天吃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天的傳統風俗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就會導致每天適合吃的東西不同,那麼每年大年初七的時候,在北方中午,一定是會吃麪條的,那麼為什麼大年初七的這個時間,要吃麪條的呢?

大年初七為什麼吃麪條 吃麪條什麼時間吃

正月初七幾點吃麪條嗎
  正月初七人們大多在早上吃麪條。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麪條的習俗。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麪條。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從七年級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吃七樣羮習俗,這個時間選擇一個適合的時辰吃麪條是比較吉利的。

大年初七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七吃麪,寓意着用麪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去長壽之意。另外還有些地方按初、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六”、“老人七”,這幾天吃麪條可以健康長壽,吃麪條的在新的一年裏可以順順利利、萬事如意,對於來年就是一種比較吉利的祝福。

在這天裏,對於小孩子來説,吃麪條有重要的意義:既是長長遠遠的象徵,又是健康長壽的祈福。湯水裏,盡是父母們濃濃的心意和深深的親情,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好的。

正月初七人們會做什麼
  正月初七,也就是人日的時候,這也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樣講究“人齊和吉利”,在老廣州心中,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除夕、開年。按照古老習俗,這天早飯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所謂七菜羹,就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湯,人們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

現今人們基本上是吃七寶羹,其中五種一般是固定不變的: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葱(諧音“聰”,指聰慧)、芫荽(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寓意,這個時間吃這幾種菜的寓意都是比較吉祥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