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為什麼要吃麪

來源:人人運程網 2.52W

大年初七是比較特別的一天,也是工作黨春節的最後一天。當然,在民間的各個地方,春節的氛圍還在繼續,大年出去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吃麪條的習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年初七為什麼要吃麪呢?我們來看一下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為什麼要吃麪

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大年初七吃麪,寓意着用麪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另外還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這幾天吃麪條可以健康長壽,麪條擀得要又細又長,據説可以保佑健康長壽,吃麪條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可以順順利利、萬事如意。

正月初七,是“主”小人兒(小孩子)的日子。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麪條,謂之栓小人兒。在這天裏,對於小孩子來説,吃麪條就有了重要的意義:既是長長遠遠的象徵,又有健康長壽的祈福。湯水裏,盡是父母們濃濃的心意和深深的親情。這天,孩子們也是最肆無忌憚的一天,不管怎麼鬧騰,大人們都不會打罵,因為這天是小人兒們的“主”日啊。

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為什麼要吃麪 第2張

大年初七為什麼要吃麪
  用麪湯來搶救重危急症自然是笑談,但“原湯化原食”一説卻不無道理。在民間,吃麪喝湯已成習慣,認為可以幫助消化、助益脾胃、減少積食、提高食慾。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麪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所以“原湯化原食”是應當提倡的。

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為什麼要吃麪 第3張

喝麪湯有助消化
  相傳古時有一個善做麪食的麪館,不但味道好,而且拉麪強勁有力,頗有嚼頭,食後耐飢持久,回味無窮,但是吃麪後必須喝湯。有一壯士,自恃脾胃好,只吃面,偏不喝湯,店小二尾隨其後,好言相勸則不從。此人回家後不久,腹痛難忍、上下不通、輾轉反側、氣息奄奄、後悔莫及。這時店小二提着麪湯破門而入,撬開牙齒,頃刻,只聽腸鳴轆轆、胃氣通達,轉危為安。

正月初七,新年的歡樂還在進行中,從民俗中過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於吃還是非常講究的,每天吃什麼樣的食物都是有説法的,祈願新的一年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