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掌故:介之推與寒食節史話

來源:人人運程網 2.53W

在中國古代,寒食節是全國普遍注重的傳統節日,寒食節通常是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節日相近,所以人們通常把寒食節與清明節一併過了,久而久之寒食節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這幾年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關注日益加深,寒食節又再一次回到了公眾的視野,那麼關於寒食節的由來大家瞭解嗎?接下來我們去了解寒食節的來由吧。

歷史掌故:介之推與寒食節史話


  介之推的寒食節--個讓人心寒的清高之士和一段讓人心寒的佳話

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叫寒食節,這個節日的來歷和春秋時晉國一個叫介之推的大臣有關。
  晉國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後,回到自己的故國做了國王,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遍賞那些追隨他一起度過艱苦歲月的人,卻單單忘記了介之推,介之推曾經在流亡的路上割股奉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做成肉湯給晉文公吃。
  介之推的母親説,盍亦求之,以死誰慰。你是對國王有恩的人,何不也去要求賞賜,這樣窮困地等死又是為誰,為了哪般。
  介之推説,我既然知道別人貪功是奸邪,再去仿效豈不罪加一等,還口出怨言,只有不食其食,我再也不能吃晉國的俸祿了。
  於是,介之推帶上他的母親隱居山林。
  後來,晉文公知道了,就去尋找介之推,國王找人的辦法很奇特,放火燒山,因為大家都説介之推是個孝子,按照人之常情,就算介之推不願出山,不怕死,那麼為了不傷害自己的母親,也一定會揹着母親逃命的。
  大火蔓延數十里,三日不熄,也沒看到介之推出來。
  火熄之後,人們進山尋找,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親抱在一起被燒死了。
  據説,晉文公把那山封為介之推的祭田,説要以此來標誌自己的過錯,彰顯那些忠誠善良的人。
  為了表示對介之推的尊敬和懷念,晉文公赦令百姓在介之推被燒死的那一天不舉火,吃冷食,是為寒食節。
  又據説,第二年寒食節的次日,晉文公素服登綿山至介之推被焚的那棵柳樹下祭奠,發現死柳竟然復生,念介之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遠大理想,封此柳為清明柳,定此日為清明節。
  於是,介之推成為中國歷史上以人為紀念日的第一人,並且一人獨佔兩個節日。
  至此,似乎皆大歡喜,國王是好國王,知過能改,德能莫忘。臣子是好臣子,堅持雅操,寧死不污。做臣子的有義,做國王的有情。一個大有作為的國王,一個高風亮節的臣子,都名垂青史,傳為千古佳話。
  只是,這佳話讀來總讓人心寒。
  介之推能夠在主公飢餓時割股奉君,為何在母親臨危時不能放棄自己的偏執。介之推以自己的死換來的這段佳話,卻白白搭進了他母親的一條老命。
  介之推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孝子,他的偏執讓國王在知過時不能改,始終揹負責難,讓自己的母親為他所謂的名節陪葬。
  對介之推來説,為了堅持自己,可以割股,可以不言祿,可以逃,為了堅持自己,可以死,都無可厚非,可不應該殃及他人,連累自己的母親也死於非命。
  倒是介之推的母親是個絕對服從兒子的順母。
  因為她不願過貧困的生活,才會説出盍亦求之,以死誰慰的話來,介之推對此做了長篇大論,説什麼天未絕晉,必將有主,天實置之,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反正我沒怎麼聽明白,我也不大相信一個老太婆能聽明白。可她還是為了兒子而隱居而死於烈火,以死慰子。
  老覺得老太婆死的有些不明不白,有些冤。
  我們的傳統推崇了介之推這樣一個偏執狂,實際是帝王們需要這樣的臣子,他們在帝王落難時的艱苦歲月裏割股奉君,在帝王成就霸業榮華富貴時不請賞,不居功,悄悄走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