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歷史故事盤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2W

河北全省各地,遍佈着早期人類的遺址,遠在200多萬年以前,就繁衍、生息着古老的人類,河北地區經歷了原始人羣、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諸階段,可見河北的歷史悠久,而在這綿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多少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河北歷史故事盤點


 一、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指的是距今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這是遠古時代一次很大規模的戰爭。

傳説約四五千年前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興起於今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黃帝族與炎帝族經過融合,沿着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地帶發
展。而興起於今冀、魯、豫交界地區的蚩尤九黎族,則由東向西發展。兩大部落為爭奪宜於牧獵和淺耕的地帶,展開長期的爭奪戰。

據説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製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彪悍,生性善戰,進入華北地區後,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面衝突。蚩尤族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向黃帝族求援。黃帝徵集各部落、聯盟兵眾,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

黃帝族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鶡等為圖騰的氏族,數戰不勝。後來,黃帝命應龍作水陣阻擋蚩尤,但被效忠於蚩尤的風伯雨師所破。蚩尤率領所屬七十二氏族(或説八十一氏族)利用濃霧天氣圍困黃帝族。黃帝請旱神女魃作法,天氣驟然放晴,旱熱難當,使習慣東南方陰雨氣候的蚩尤無法忍受,敗陣南逃,結果在冀州之野被擒殺。

遠古時代的這場戰爭,結束了部落時代的歷史,各部落的人都願歸順軒轅,一致擁戴他為盟主。從這時起,世界上第一個中央有共主的國家建立起來了。中華民族開始形成了,從此以後,人們都尊稱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涿鹿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二、河伯娶婦
  魏文侯(魏斯)命西門豹為鄴城縣令。當地巫祝、三老勾結廷掾、豪長,假借河神娶婦,以少女投河,詐取百姓財物。西門豹微服私訪,洞察其情,即將計就計。三月十五日為河神娶婦之期,西門豹親至河邊送親,故指新婦容貌不佳,命巫祝、三老、廷掾稟明河神,容重選佳麗,將三人相繼投入河中。百姓醒悟,河神娶婦之事遂絕。

三、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壽陵少年。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説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説説笑笑,只聽得有人説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四、燕王掃北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領重兵鎮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長子朱標早逝,根據傳長不傳嫡的傳統,朱元璋死後,其皇太孫(朱標的大兒子)朱允文繼皇帝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後,企圖改封朱棣於南昌。燕王朱棣本來就對朱允文繼承皇位不滿,便以“誅奸臣,清君側”為藉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詔集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兵將30萬人,自太行山以東,陳兵於滹沱河沿岸,企圖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明建文帝二年農曆三十日(1400年)始,雙方几十萬大軍在滹沱河沿岸展開激戰,其中正定府所屬各縣是這次戰爭的主要戰場。雙方在此進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拉鋸式”爭奪戰,最後燕王朱棣獲勝。建文帝又令李景隆為大將軍,率兵50萬攻打燕王,欲挽敗局。但因將士多屬臨時拼湊,一戰即潰。而燕王且追且戰,相繼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號永樂,後又遷都北京,是為明成祖。歷史上稱此事為“靖難之變”,民間俗稱為“燕王掃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