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名人_他們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8W

景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景頗族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跟漢族一樣,食物是米,但是做法不同而已。景頗族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名人,今天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景頗族名人和他們的歷史故事。

景頗族名人_他們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景頗族名人簡介
  早樂東
  景頗族,抗敵英雄雲南隴川縣人,生卒年代不詳,隴川縣王子樹鄉的山官。鴉片戰爭以後,我國西南邊疆不斷受到英、法殖民主義者的各種侵略。1897年冬,中英兩國在隴川勘定中、緬邊界時,英國企圖在1894年與1897年兩個界務條約的基礎上,更多地掠奪我國的領土,遂脅迫清政府把界標內移六七十里,此行激起了邊疆景頗、漢、傣等各族人民的堅決反抗。隴川縣王子樹鄉的景頗族愛國山官早樂東也挺身而出,向英國侵略者提出嚴正抗議,並出示虎踞關、鐵壁關兩塊碑文拓本,證明這塊土地歷來屬於中國領土。
  當侵略者對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強行佔領我隴川縣章鳳街時,憤怒的羣眾在早樂東的領導下拼死抵抗。在戰鬥中,早樂東勇猛無比,奮力衝殺,把侵略頭子奧氏從馬上抓下,在其告饒後,將其驅逐出境。兇惡的侵略者在我國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擊下,狼狽逃竄。在保衞章鳳街的戰役中,景頗族人犧牲了五十多人,為保衞祖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與此同時,早樂東的愛國氣節與維護民族尊嚴的不屈精神是可歌可泣,另後人所敬仰的。

大齋瓦沙萬福
  景頗族,1900年出生,1979年6月病逝,盈江縣卡場鄉吾帕齋人。他是一位深受景頗族羣眾尊敬的著名大齋瓦,也是景頗族民間説唱藝術家。為景頗族創世史詩的流傳、蒐集和整理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口述了大量景頗族的神話、傳説、故事、典故、諺語、謎語等史料,為研究景頗族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習俗和文學藝術等,他口述的景頗族創世史詩《目瑙齋瓦》和《勒包齋娃》,先後用景頗文和漢文出版。

嶽相昆(1922.2.15―1987.7.7)
  隴川縣景罕鎮曼軟寨人,是景頗族恩昆氏族的後代。少年時讀過師範,販過鹽;年輕時期當過英軍軍官、美軍諜報員、出版商、總編輯;曾任緬甸克欽(景頗族,下同)青年同盟會祕書長、緬甸國際盟軍宣傳幹事,緬甸國防軍軍官。退役後還當過店主老闆、趕牛車、司機等。

嶽相昆先生幼年喪父,10歲時離開隴川到緬甸八莫讀教會學校。教會學校畢業後,升讀密支那師範學校。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侵佔緬甸。緬甸淪陷後,先生只得棄學從戎,參加英國盟軍,後轉入美軍特種部隊,到印度受訓,從事諜報工作。在緬甸曾與日軍激戰過數十次。日本投降後,先生到緬甸國防軍裏工作。後在密支那當出版商、當報社社長、總編輯;出任克欽青年同盟會祕書長。結婚成家後,買車做生意,在緬甸國防軍軍部任宣傳幹事,參加諾相將軍的起義鬥爭,堅守金庫。返回密支那執行特殊任務,遭美蔣特務暗算後,於解放前夕回國定居。

解放後,曾先後在保山、昆明補習後,於1955年調中央民院(中央民族大學前身)工作,登上大學講台。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傑出的景頗語專家、語言大師、副教授,曾帶過眾多的外國留學生。在北京工作後,到緬甸駐華大使館參加宴會,與老友、緬甸大使幸瓦糯碰杯。
  1986年,64歲的先生向院領導請假回雲南老家省親,由於他年高體弱,學校派不出人陪伴同行,沒準他的假。先生脾氣犟,硬是獨自一人離開北京,回到德宏隴川曼軟景頗山故居,遊説、玩樂……

1987年7月7日,嶽相昆這位傑出的景頗語專家、語言大師,因患胃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葬於八寶山公墓。
  先生雖然讀過教會學校,但不是基督徒,他從不祈求上帝保佑,也不憑主觀臆斷安排未來,而是順其自然。先生是醉翁,一生有酒,但從來不玩世,他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有一種責任感。自然環境變了,物質生活變了,社會地位變了,但他依然是剛毅、耿直、豪邁的景頗漢子。

先生的品格是誠實的,他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也不看別人的臉色辦事、生活。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喝自己想喝的酒,不扭曲自己做人的品格。
  先生在事業上,在民族語言方面成績卓著,著有《景漢辭典》、《漢景辭典》、《祝詞》等著作,為景頗族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尚自貴
  出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12歲步人政壇,歷經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朝代,以他的聰明才智,堅毅精神,在邊地一躍成為景頗族山官中的顯赫人物。
  邦角(Banggo),清代屬石婆坡隘,民國期間曾設石婆坡鄉,解放後屬梁河縣五區,1952年建邦角鄉,1956年建邦角文化站,1958年由梁河劃人隴川崗巴文化站,今屬隴川縣王子樹鄉邦角行政村,位於鄉政府北偏東9公里的半山坡上,為村公所駐地。

解放前,邦角山官已經傳襲4代,成為今德宏地區最大的山官,其代表人物即是末代山官尚自貴。尚自貴清光緒三十年(1905)承襲邦角山官及石婆坡隘副撫夷之職,協助劉家撫夷管理石婆坡隘地方事務。民國15年(1926)任石婆坡鄉鄉長、撫夷。民國22年(1933)擔任騰衝保商大隊長,組訓壯丁護路,緝捕盜匪,維持地方社會治安。

他對家鄉的社會事業十分關心。從邦角到小隴川要經過羅卜壩河,舊社會沒有橋,雨季洪峯時,人羣牲畜通過,時有沖走淹死的。他以民族上層人物身份多次向各級民委反映,縣人民政府很快撥出專款,於1955年在界嶺河段修起一座石橋。他不懂文化,但他懂得要復興一個地方,首先必須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積極向上級反映,要求在邦角開辦一所國小,很快得到政府的同意,於1955年派來兩位教師創辦學校。建校時,沒有校舍,他就騰出家中廂房一格來做教室。他發動臨近受益寨子民眾幫助學校挖地基、抬木料。他到州上工作以後,每年春節回家他都要到國小來走走問問,力所能及地幫助教師解決辦學中的困難。

尚自貴身材魁偉,秉性剛強,膽識過人,在他富有傳奇色彩的山官生涯中,他做過一些有違歷史發展的事,如,為了和劉家爭鬥,不惜動用人力、財力,從而加重對百姓的封建剝削。邊疆解放初期,他受反動勢力的煽動,對黨的民族工作持懷疑態度,以致出走緬甸,後經多方啟發教育,方大夢初醒,回到祖國懷抱。其子尚德忠參加江東楊世林匪部抵抗解放軍,後又出國參加國民黨殘匪,任獨立營長。尚自貴對兒子所為,深感不安,但又無所適從,這是他一生中留下的最大遺憾。

榮昌苗
  景頗族,出生於1935年,德宏州盈江縣人。榮昌苗出生在盈江縣盞西榮氏山官家庭,從小就酷愛景頗織錦。7歲時父母就為她舉行了織布拜師儀式,從此景頗織錦便伴隨着她成長。她曾到保山地區接受過初等教育;在那艱苦的環境裏,儘管連飯都吃不飽,但她也從未放棄過對民族織錦藝術的追求,不斷挖掘、收集、創新織錦圖案,並傳授與她人。現在已年近70的榮老人,不用看圖紙,便可隨心所欲地編織出兩百多種具有濃郁景頗族特色的、精緻的圖案。這在景頗族婦女中實屬罕見

小結:景頗族的名人遠遠不止今天小編所列舉的,每個民族的名人都數不勝數。這些名人為族人的開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