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道家思想的評價相關資料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6W

老子提出的人與自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是極大的,現代社會的心理已經完全對自然間的和諧相處完全不管不顧了,大家只想着去爭奪更多的財富,卻忘了自然間的平衡關係,不光在這一方面,在現代修養的一方面,道家思想也是作出瞭解釋,在你心中道家思想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去看看魯迅先生對道家思想的評價吧。

關於中國道家思想的評價相關資料

  道家思想的評價
 
 魯迅先生説:“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中國根柢全在道教”。德國總理施羅德曾在電視上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疑惑。日本當代學者盧川芳郎説:“《老子》有一種魅力,它給在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以一種神奇的力量。《紐約時報》把老子評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當今學者公認《老子》是”哲學中的哲學“,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上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着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從研究內容來看,概括先秦至近代,三千餘年的中國哲學主要探討了以下問題:關於歷史的變遷,中國傳統哲學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進化論,循環論。

玄學家後的道教推崇古為今用,以古代的服裝,古代的語言來為今天使用才是正確的。先秦法家,一般都承認歷史發展,主張隨着歷史的變遷而實行不同的治國方策,老子也是部分贊同法家言論的,日: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智也。董仲舒提出”公羊三世説“,把《春秋》所記魯國十二公的歷史由近及遠分成”有見,有聞,有傳聞“三個階段。東漢何休發展了這一觀點,稱”傳聞之世“為”衰亂世“,”有聞之世“為”昇平世“,”有見之世“為”太平世“,認為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就是這樣由亂到治,由低級到高級,由野蠻到文明,由落後到進步,一步步循序漸進,向前發展。公羊三世説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直到清末維新運動,仍然以其為基本理論依據。戰國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説,認為歷史朝代是按照水、火、木、金、土五種德性相生相剋的原則,周而復始,不斷更替。

最後,歸結起來説,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徵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和西方哲人分門別類、比較重視個別事物分析、比較重視微觀研究的思維方式不同,我國古代哲學家很早就開始整體合觀天人關係,把自然社會、宇宙人生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看作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諧平衡的有序運動,把實現”天人合一“當作整合天人關係的最高理想境界。

②哲學始終沒有像歐洲中世紀那樣變成神學的婢女。在長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原始宗教、多神教一直在民間存在;道教自東漢創立,佛教自西漢、明末先後傳入中國,都成為了中國宗教的主導力量。但是,神學與反神學、宗教與反宗教、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鬥爭與融合,一日也未停止過。作為中國文化的基礎與主幹,儒家哲學雖經秦火災難性打擊,以及魏晉隋唐道教、佛教兩次高潮的衝擊,但都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底以及思想體系的開放性、包容性,最終創立宋明理學,實現援道入儒,援佛入儒,儒道佛三教合流。宗教神學,無論是本土的,還是外來的,始終都沒有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③以倫理為本位的人道主義。西方的人道主義以個性自由為本位,中國的人道主義以社會倫理為本位。以倫理為本位是儒家哲學最顯着的特徵,也是中國哲學最顯着的特徵。黑格爾曾經認為中國只有倫理學,沒有思辨哲學。這是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見。如果説西方哲學發展所走的是本體論、認識論的路線,中國哲學發展所走的則是倫理學的路徑。正是通過對倫理學的研究,道家,儒家兩家之間冒出的各派的玄學之爭促進中國思辨哲學達到它的巔峯。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説法。同時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以倫理為本位的人道主義精神。④知行統一的認識論。雖然,中國傳統哲學的知行觀具有濃厚的倫理學色彩,古代哲學家所理解的知和行與現代認識論所講的認識和實踐,還具有本質的區別。但是,絕大多數古代哲學家都主張知行同一,都是可知論者,很少有西方那樣的不可知論者。即使莊子,也不是絕對的不可知論者。

道家思想影響着整個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要不然怎麼説老子是世界級歷史學呢,讓我們一起秉承最本真的自己學習道家思想帶給我們的好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