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1.75W

剪紙是中國民間最流行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現在的剪紙技術比以前的更加的成熟,式樣多種多樣,用途也越來越多,成為了裝飾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中國的剪紙藝術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一起跟着小編欣賞下剪紙文化吧。

關於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簡介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簡述
  翻開中國剪紙藝術圖集,便可清晰地感受到剪紙藝術所特有的清新、純樸、不拘一格的藝術氣息,使人陶然其中,留連忘返。在這片廣闊的藝術天地裏,有雍容華貴的牡丹、憨態可鞠的豬仔、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風光無限的塞北江南,使人彷彿置身於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剪紙是一種平面紙質雕刻鏤空的藝術,從其用途來講,一般是用來裝飾居室、美化環境,如窗花、門花、煙格子、頂棚花等,同時,這種民間藝術在歲時節令和人生儀禮的環境中烘托氣氛,渲染出喜慶、興旺、祥和的氣氛,如春節時張貼的門箋,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燈花剪紙,婚禮上的喜花剪紙,壽禮上的壽花剪紙,此外,還有在喪葬儀式中的葬俗剪紙等。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它在民間發生、發展以及傳承,積澱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從剪紙在工藝美術史上的地位來説,它是許多藝術形態的母體文化,如民間廣為使用的印花布漏板,民間皮影戲道具的製作,再比如農村裏納鞋底、做鞋幫、做鞋墊以及刺繡等許多工藝都是以剪紙為底樣的。

  從剪紙的發生演繹來説,應該説自從有了紙的發明以後才有了剪紙的開始,但是在此之前已有了剪紙藝術的雛形,在河南鄭州附近考古發掘出土的商代夔鳳紋飾金片,陝西發掘出土的漢代用金銀箔剪刻的虎、象、獸、鳥以及雲氣紋飾片,這些藝術被稱為“類剪紙”,這些“類剪紙”的考古發掘成果表明這些飾片與剪紙的形式有相似之處,它們之間只存在材料的差異,所以,當紙發明以後,剪紙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自從剪紙在人類歷史產生之後,它一直紮根民間並在民間傳承發展,它忠實地反映着社會的民風民俗、社會環境、思維習慣、歷史變遷等綜合因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剪紙作品不易保存,所以我們今天很難見到歷史的遺物,我們所獲得的信息更多的是通過文字記載來了解的,更為困難的是,剪紙屬於民間藝術,在正史和文人着作中鮮有提及。最早的記載是《史記》中記載的周成王“剪桐封弟”,以及晉代《搜神記》記載漢武帝請術士為李夫人剪紙,儘管我們不可以以此附會為剪紙的起源,但可以推測為最早的剪紙雛形的記載。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周成王將剪桐葉作為封弟的戲言,還是漢武帝剪紙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知道,剪紙從雛形發生開始,人們就賦予它以一定的精神內涵。

  剪紙藝術源於民間,更準確一點講,剪紙藝術是婦女的藝術,因為在剪紙的創作羣中婦女佔了絕大部分的比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民間婦女是處在社會的底層,她們的命運處在神權、君權、夫權手中,因此,在剪紙這塊淨土上,她們盡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的宣泄往往是通過象徵的手法來表達,在這片淨土上,生子、教子、母愛也是她們要表達的內容。而她們往往藉助於某以自然物象為表現物來表達其所思所願,如農家可能經常看到石榴樹,於是,剪紙藝人就藉助於石榴的多子,來祈盼自己多子多孫,於是就有了石榴的形象,並賦予它“榴開百子”的吉祥含義。在表達母愛的剪紙作品中,剪紙的審美情趣特別明顯,因為在一個母親的眼裏,一切植物都是美好的,一切動物都如自己的孩子一樣可愛,她們表現的老虎憨態可鞠,獅子如小狗般温順,她們還創造了娃娃和雞的組合、娃娃和魚的組合,教子的題材也很多,比如“孟母斷機”“卧冰求魚”等,這些剪紙作品充滿了民間審美情趣,同時體現了母親的希望,這類剪紙體現了母親希望兒子大吉大利、平安成長及至“鯉魚躍龍門”、“連升三級”的吉祥祝願。

  在剪紙作品中,剪紙藝人們自由無羈、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他們完全從自己的理想、愛好和興趣出發,“為了好看,總要選有趣的剪。”畫畫全靠心思巧“,農村婦女剪的花都是心裏的花,不比真的像,但是比真的好看得多。她們在審美創造中既尊重客觀對象,又不受具體形態的制約。尊重主體的心靈要求,又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重新組織安排客觀現實世界的存在狀態,使它們轉化為合目的性的存在,並賦予客觀物象以主體美好的象徵內涵,這的確是一種”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審美境界。

  小結:剪紙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對剪紙有了新的認識,也在很多地方使用到剪紙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