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山西方言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4.98K

中國疆域廣闊,國土面積:963、406萬平方公里,並且中國也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國有着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會形成自己的文化,大都有着自己的民族語言。説到語言,這個方言就不得不提,就算是同一個省內,方言的差異也會很大,你知道山西的方言是怎麼樣的嗎?下面就隨着中國語言文化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山西方言簡介


 山西方言: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使用人口約6305萬,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晉語的聲調也有極複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全濁音清化有四種不同的演化方式。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部分地區有六個、七個或四個聲調。晉語有很多與官話差異較大的特徵詞以及保留的古語詞。晉語區還是中國唐詩的重要產區。

晉語的主要使用地區有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陝西省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個市縣[4]。晉語核心區主要為太原話(已分化成新老兩派)和呂梁話。

分佈:
  晉語的使用人口為6305萬(《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2007年),其中山西省2510餘萬,陝西省北部地區約有450萬,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以及毗鄰山西省地區各有1000萬左右,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約有1170萬,河北省西北部的張家口地區約400萬。

語法
  1、表音詞綴圪
  (1)分佈廣泛在晉語區。
  (2)沒有具體詞彙意義,但是有時有語法意義。
  (3)也可作為語氣助詞表停頓或某種感情色彩。

圪頭詞是晉語中最有特點的一類詞彙,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量詞等中都有分佈,因其詞語前綴為“圪”,故名。晉語各片中都不同程度的有大量圪頭詞,一些毗鄰晉語的官話區也有少量圪頭詞。關於圪頭詞的來源至今是個謎,有人認為圪頭詞來源於上古漢語的複輔音。

2、指示代詞三分
  分別是近指、中指和遠指。
  (1)多分佈在中部。
  (2)近指:這;中指:那;遠指:兀
  普通話只有“這個”及“那個”兩種。

3、分音詞
  晉語的分音詞現象主要分佈在山西中部、西部以及北部鄰近中部的少數地區。臨近山西的豫北及陝北、內蒙古中西部也有此現象。

古語詞
  1、荷
  “荷”在漢語中有兩音兩義。《漢語大詞典》“荷”①蓮、芙蓉;②扛、承擔。“荷”的“蓮”義,用法古今一致,而“荷”的“扛、承擔”義現代漢語中已經較少使用,只在一些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或一些成語中才出現,如“荷鋤歸’”“荷槍實彈”。
  這個古老的意義卻保存在晉中方言。如晉語:“荷不動就算啦”“把東西荷上”“我能荷動,他荷不動”……“荷”的用法涉及晉語區多個縣市,口語中其意義完全替代了“拿”。侯精一先生《現代晉語的研究》一文中列出十餘條山西中區方言最常用的詞語,其中就有“荷”,在太原、清徐、平遙、孝義、文水等多地方言中均表示“拿”的意思。

2、咥
  “咥”有兩音兩義。咥①xi,大笑貌;②die,咬。“咥”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常用了,然後“咥”是個來源古老的字,如《易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孔穎達疏:“履虎尾不見咥齧人。”陸德明釋文:“咥……齧也。馬雲:齧。”鄭注:“齧也。”“不咥人,即不吃人”。)又如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是狼為虞人所窘,求救於我,我實生之,今反欲咥我。”

“咥”在晉語中是個常用詞,如晉語:“咥上兩瓶罐頭哇”、“信飽咥(管飽吃)”……

3、飢、餓
  “飢”“餓”在現代漢語中是同義的。可在古代,“飢”與“餓”不同義,“飢”表示輕微的肚子餓;“餓”表示因長久不食,餓得很嚴重,並受到死亡的威脅。《六書故》:“餓”,無食久餒也。《正字通》:“餓”,甚於飢也。《淮南子·説山訓》:“寧一月飢,無一旬餓。”《韓非子·飾邪》:“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在今天的晉中方言,“飢”和“餓”意義的差異仍然保留着,並且常用。如晉語“今早晨吃得少,還不到晌午就飢啦。”、“兩天就吃了一頓飯,這陣陣餓得我前心貼後心咧。”“餓”甚於“飢”的意義還保留。

4、窈窕
  “窈窕”在現代漢語裏不常用,指女子文靜而美好;裝飾儀容美好。“窈窕”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詞,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至今,晉語仍保留這個詞,形容年輕女子妖豔、風騷、輕浮時常用到。如晉語“那妮子,可窈窕咧,成天和後生們吊眉扯眼。”馬瑞辰《通釋》雲:“《方言》‘秦晉之間,美心為窈,美狀為窕’。”可以為證。秦·李斯《諫逐客書》:“而隨俗雅化,佳治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後漢書·烈女傳·曹世叔妻》:“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李賢注:“窈窕,妖冶之貌也。”晉中方言的窈窕一詞,不僅包含女子長相姣好之意,而且更加突出女子的妖冶作態,具有貶義色彩。

5、牀
  在古代,“牀”具有坐具義,《説文解字·木部》:“牀”,安身之幾坐者。《禮記·內側》:“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牀與坐。”陳澔集説:“牀,……非今之卧牀也。”而發展到現代漢語,“牀”指睡具,不再表示坐具。

晉中方言卻保留了牀的坐具義。如晉語“有塊小牀牀咧,圪坐圪坐再吃飯哇。”

6、恓惶
  《現代漢語詞典》:“恓惶”①〈書〉形容驚慌煩惱。②〈方〉貧苦。由標註符號〈書〉可見,“恓惶”不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在古漢語中有用到。“恓惶”,煩惱不安貌。如唐·韋應物:“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晉語中的“恓惶”的意義比字典上具有更豐富的感情色彩,如母親説兒子“恓惶的可是個好孩”是説自己的漢字辛苦、聽話、孝順,言語中飽含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之情。對別人談論自己的朋友或相識時説“某某恓惶的可是個好人”就不僅是同情,更多的是讚賞了。乞丐要飯,“不説可憐可憐吧”,而説“唉,嬸子大娘,恓恓惶惶的,給上口吃的哇”,這裏的“恓惶”就是“可憐”的意思了。

特徵詞
  特徵詞是方言中最典型、最精華的一部分詞語,也是最具有對外排他性的詞語。以下是晉語的特徵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