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陝西方言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6.38K

相信大多數人提到陝西,都會第一想到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陝西有着悠久的歷史,這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現地之一,同時也是皇帝的葬地以及炎帝的故里。陝西還是眾多名校的所在地,比如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8所985或211工程類大學。你對陝西瞭解多少,你知道陝西的方言嗎?下面就對中國語言文化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陝西方言簡介


陝西方言:
  陝西方言大致分為3個地區:關中話、陝南話和陝北話。我們通常所指的狹義“陝西話”僅指關中話。

關中話屬於中原官話,為其的一個分支,代表方言為西安方言(東府)和寶雞方言(西府)。關中方言分為關中方言東府話和關中方言西府話。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銅川市、咸陽市、商洛市下屬商州—洛南—丹鳳—山陽、陝北的宜川—黃龍—洛川—宜君—黃陵—富縣、山西運城—臨汾、河南靈寶一帶。後者包括寶雞市、甘肅天水市、慶陽市、平涼市和寧夏西南部。關中話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陝西話(關中話)的人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東起河南靈寶,西到甘肅天水一帶,北接延安,南伸秦嶺北麓,總人口大約五千萬餘。

陝北話多屬於西北官話與晉方言,部分地區受晉方言影響較大。

陝南話多屬於巴蜀方言(西南官話),亦有關中話、江淮官話、楚語、贛語、湘語的少量分佈。

種類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的異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相同點
  二者的相同點:第一,都是語言分化的結果,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的體現;第二,都沒有全民性特點,社會方言通行於某個階層,地域方言通行於某個地域,當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語言的材料構成。

區別
  在中國現代幾大漢語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漢語經過數千年在

廣大北方地區發展起來的,而其餘方言卻是北方居民在歷史上不斷南遷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廣大江南地區,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們使用古越語,與古漢語相差很遠,不能通話。後來,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於是逐步形成彼此明顯不同的六大方言。現各方言之間差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漢語與南方古越語在彼此接觸之前,其內部就有各自的地區性方言;二是北方漢語南下的時間不同,自然漢語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別在一定獨特環境中發展。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分佈廣泛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佈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如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

漫談
  長安自古帝王都,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這裏建都,歷時一千餘年,使得長安以及關中地區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陝西地域遼闊,民人淳厚,民風古樸,文明發達,傳統文化積澱深厚......這些因素,使得關中方言中至今還保留着相當豐富的歷史詞語。研究和整理這些歷史詞語,不僅有利於陝西民風、民俗的研究,而且對於現代漢語詞彙和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對於詞書的編寫以及古籍的整理等諸多工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今試選陝西方言詞語數則,略做疏證,作為關中民俗研究之佐助。

陝西是漢族文化發祥地之一,相傳漢字為“文字初祖”倉頡所創造。倉頡是陝西渭南市白水縣人,出生於五帝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了。所以關中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既可回顧古老的華廈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今人溢於方表的真情實感。由於陝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南北長,秦嶺以南的廣大地區更是在元代以後才納入陝西管轄,各地方言地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但關中方言除了以上特點外還有其特殊性。秦統一中國後統一了很多東西,包括文字在內。不過那時的秦話和如今的陝西話一定還是有區別的。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陝西話影響中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乃至國外使節均説關中方言。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順眼,討厭叫訓眼,麻煩叫麻眼,難看叫傷眼,不討人愛叫白眼,勾心鬥角叫玩心眼,脾氣躁叫毛眼,死不認帳叫瞪白眼,束手無策叫乾瞪眼,事情亂叫沒眉眼,不滿意叫翻白眼,盼人窮叫害紅眼,不講親情叫幹睜眼,活叫死心眼,愛搗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勢利眼,有點子有辦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氣量小叫小心眼。“手”:系陝南一帶多用,熟練叫老手,幫忙叫搭手,緊俏叫搶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叫三隻手,謹慎肯幹叫挖抓手。“腳”:上坡叫爬腳,下坡叫送腳,走路叫拐腳,岔路叫撇腳,不穿鞋襪叫精腳,能幹重活叫力腳。“氣”:關中一帶常把民怒叫着氣,遇到壞事叫晦氣,生大叫嗷氣,痴呆叫二氣,排場叫闊氣,刻薄叫貪氣,捱整叫福氣,小孩聰明叫靈氣,心靈手巧叫靈氣,痴頭笨腦叫木氣,辦事漂亮叫美氣,遇到好事叫運氣,叫斷氣,慷慨大方叫爽氣,穿戴時髦叫洋氣,正直無私叫硬氣。

用十二屬相形容人:奸得跟老鼠一樣,犟得跟牛一樣,厲害得跟老虎一樣,跑得跟兔子一樣,在得跟飛龍一樣,毒得跟蛇一樣,歡得跟馬一樣,綿得跟羊娃一樣,靈得跟猴子一樣,紅得跟雞冠一樣,笨得跟豬一樣,輕得跟狗尾一樣。

用地理名詞形容:“山”:驕傲自滿叫張山,耍半吊子叫爭山,愛吹大話叫摞山,行動輕浮叫飄山。“水”:掏腰包出錢叫出水,謀取非法所得叫撈油水,太囉嗦叫漿水,找不見叫落水。

用數字形容:“二”對懶漢無賴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賴子、二吊子、二毛子等;對一些精神或思維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桿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貨子、二茬子、二八卦子、二八點子等。

用定語“的”形容:活潑好動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時興的人飄的,思想遲鈍的人悶的,行為木訥的人瓷的,幹活偷懶的人奸的,甩膀大幹的人實的,逢迎獻媚的人輕的,不聽忠告的人犟的,意氣風發的人興的,幾面賣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沒能耐的人肉的,愛逞能的人奔的,長的聰明的人靈的。

用名詞形容:“太”或“太太”,稱心如意叫謅得太,不講道理叫蠻得太,穿戴時髦叫洋得太,做事狂妄的叫張得太,官運亨通的叫紅得太,巴結獻媚叫輕得太,多才多藝叫能得太。聰明伶俐叫精得太,調皮搗蛋叫哈(壞)得太,寡言無語叫瓷得太。還有重疊加重語氣用
法:“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得太”、“我這蒜苗嫩得太太”。

在“人”字前加形容詞:跟人能合得來的人“嫽人”,偷摸拐騙的人“瞎人”,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腦子遲鈍的人“痴人”,脾氣古怪忽冷忽熱的“怪人”,明知死衚衕偏要硬闖的人“犟人”,幹啥一學就會像的人“能人”。

同義不同字類:關中一帶常可聽到:不和叫不卯,幹攏叫打攪,發癢叫害咬,適合叫剛好,斷絕叫拉倒,馬虎叫毛草,矮人叫矬子。體胖叫圓偉,瘦子叫幹猴,不行叫失氣,笛子叫篾管,有琴叫弦弦,小鑼叫噹噹,梆子叫咣咣,鐃鈸叫鑔鑔,嗩吶叫喇叭,燒餅叫飥託,乾麪叫粘面,糊糊叫攪團,饅頭叫蒸鏌,水餃叫餃子,棉鞋叫窩窩。巴結人叫舔尻子,出外散步叫轉轉,向別人表功叫擺虧欠,嫌棄討厭叫走遠,無關緊要叫掛不上串,左顧右看叫賣臉,挑剔毛病叫彈嫌,辦事周密叫嚴攢,脾氣暴躁叫髒板,不多不少叫剛謅,歪曲事實叫胡粘,調皮淘氣叫搗蛋,大聲哭嚎叫叫喚,罵人隱私叫揭短,背後告人叫穿板,梆子戲叫蓮花落,木魚叫龜腦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