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文化遺產:雲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4W

廣南八寶米,產自於雲南廣南,雲南廣南八寶稻系統是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之一,廣南八寶米也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原產於該縣八寶鎮而得名。歷史上曾作為貢米。廣南縣自古有“小桂林”之稱。那麼,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雲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


  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東北部,地處滇、桂、黔三省交界,地域面積2800平方公里,適宜八寶稻種植總面積15萬畝。

八寶稻作生態系統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前。歷為明清貢米的八寶米因產於廣南縣八寶鎮而得名。有“塞上小桂林”之稱的八寶,素為上善之地,坐擁稀缺珍貴資源,仰自然恩賜。八寶稻作不僅天賦凜然,更能夠精確地把控種植生產體系,精選土地,人畜耕種,順時而為,培植有道。八寶米色澤晶瑩透亮,成飯後,飯粒軟和,富於黏性,柔軟而不爛,飯冷而不散,清香可口。八寶鎮無可比擬的日照條件,恰到好處的雨露滋潤,滋養了自然天成的八寶稻米。1981年,廣南八寶米被國家列為名貴稻種之一。

追本溯源,探尋八寶米的來歷,可以確認數千年來是壯族人民馴化並培育了八寶稻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八寶壯民們創造了絢麗多姿的優秀文化,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藝術、宗教信仰與社會制度。這些都是不可複製的活態文化。她就像一塊活化石,記錄了整個壯族社會、經濟、文化的歷史發展概貌。

如今,八寶稻作生態系統正面臨着氣候變化與社會變遷的雙重威脅,且稻作系統本身存在效益較低、企業帶動力度不足、科技支撐薄弱等問題,亟須得到系統的保護與發展。為使這一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持續煥發生機,廣南縣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對八寶稻作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投入專項經費,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以保障,並通過宣傳、教育以及休閒農業的開展等,系統保護,打造品牌,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