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布次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9W

大羅布次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姓氏,屬於少數民族姓氏,起源於古羌族,出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古羌族分支鄯善大羅布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原住民姓氏。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非常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大羅布次的歷史吧。


姓氏淵源
  大羅布次是源於古羌族,出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古羌族分支鄯善大羅布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大羅布次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大羅布次氏,亦稱大羅布茲氏、職納茲氏,是南北朝時期居於鄯善地區的古羌族人的姓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在西域的古代民族除了原住民族外,還出現了鮮卑民族、柔然民族、高車民族、峻噠民族、悦般、吐谷渾等。

東漢末年,西域諸國更相攻滅,不斷兼併,出現了幾大地方政權並立的局面:若羌、且末、小宛、精絕等地並屬於鄯善;戎盧、風彌、渠勒、皮山等地並屬於于闐;尉犁、危須、山國並屬於焉耆;姑墨、温宿、尉頭、烏壘並屬於龜茲;楨中、莎車、竭石、渠沙、西夜、依耐、蒲犁、億若、榆令、捐毒、琴、休循並屬於疏勒;吐魯番為車師前部;東部天山以北的東且彌、西且彌、卑陸、蒲類、烏貪等地並屬於車師後部;焉耆以西至伊犁河源為悦般;伊犁河流域及準噶爾盆地西部為烏孫;阿爾泰山西南部及蒲類海周圍為鮮卑民族右部。

郡望
  伊吾盧: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哈密古稱昆莫,曾為烏孫王府所在地。東漢時期稱伊吾盧,曾置宜樂都尉。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置宜禾伊吾都尉。隋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設伊吾郡。唐朝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後改稱伊州。唐朝末期歸西漢金山國,後轉附西州回鶻漢國。元朝時期稱哈密力,隸屬於甘肅行省。元朝末期割據自立,稱哈密國。明朝時期置哈密衞。清朝康熙年間一度被蒙古準格爾部佔領,後歸附清王朝,被封為一等札薩克,編旗設隊。清乾隆年間設哈密廳,清光緒年間改為直隸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哈密縣。新疆和平解放後,1961年國務院決定以原哈密鎮為基礎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銷哈密市,1977年1月恢復哈密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哈密縣,政區併入哈密市。1984年5月完成撤縣並市工作。

鄯善:鄯善位於天山東部南簏的吐魯番盆地東側,北與木壘縣、奇台縣為鄰,東經七克台鎮連接哈密市七角井鄉,西部吐峪溝蘇貝希村與吐魯番市勝金鄉接壤,南部經南湖戈壁至覺羅塔格與若羌縣、尉犁縣為界。西漢時期為狐胡國地,東漢時期併入車師前國。唐朝時期置柳中、蒲昌兩縣,隸屬於屬西州。宋朝時期屬高昌回鶻王國。元朝時期稱作魯克察克,元朝末期末改稱柳城,到明朝時期又稱作柳陳、魯陳等,即今魯克沁。明朝正統年間併入吐魯番,稱作“必殘”。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設闢展辦事大臣,並建吐魯番六城,闢展為六城之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鄯善縣,隸吐魯番直隸廳。現屬吐魯番地區。2000年,鄯善縣轄五個鎮、五個鄉:鄯善鎮、七克台鎮、連木沁鎮、魯克沁鎮、鄯善火車站鎮、達朗坎鄉、闢展鄉、吐峪溝鄉、迪坎鄉、東巴扎回族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