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體育項目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2.83W

仫佬族,一個歷史上早就存在,卻不被認可的民族,在近代才真正成為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或許很多人對他們很陌生,甚至沒聽説過,更別説知道他們有什麼體育項目了。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仫佬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一起來看看吧!

仫佬族的體育項目是什麼

一、仫佬族概況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廣西及貴州等縣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仫佬族人口為207352人。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由於長期與漢、壯等民族交往,人們也普遍通用漢語、壯語。仫佬族沒有本民族創制的文字,通用漢文。

二、仫佬族歷史
  仫佬族歷史悠久,其先民可追溯到先秦百越支系的駱越,隋唐時屬“僚人”一支。宋元時,其先民被稱為“伶人”。作為單一民族共同體的出現,仫佬族族稱最早見於宋代朱輔所著《溪蠻叢笑》一書中。明清以來,仫佬族先民又相繼以“穆佬”“木老”“木佬”“姆佬”“木老苗”“伶”“伶僚”等名稱見於漢文史籍中。仫佬族大多自稱為“木冷”或“謹”。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經民族識別,正式定名為“仫佬族”。

三、仫佬族傳統體育
  在長期的社會活動和與自然抗爭中,仫佬族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建設自己美麗的家園,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優美的對歌,體現出仫佬族文化的深厚。仫佬族在歷史的進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代表性的活動如打灰包、打篾球、竹球、游泳和象步虎掌等,與仫佬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與仫佬族人民須臾不可分離的生活的一部分。

四、代表性體育項目
  1、打灰包
  打灰包,又叫“打豬腳”,是仫佬族傳統的射擊體育活動。
  打灰包相傳盛行於清朝,早期的仫佬族聚居區,每年農曆三月初五,都會以村或幾個相鄰的小村為單位,以每户出一人的形式,集中在祠堂舉行“會款”。這種會款,實際上是制定保護農作物和防盜防偷的村民公約。會款這天,要殺豬聚餐,凡有獵槍的户都要把槍帶來,舉行打灰包比賽。之所以如此,目的在於提高槍法,以便更好地維護治安和保護好農作物。後來,這一以“會款”形式進行的打灰包比賽,逐漸延續了下來,併成為了一項民間的傳統體育形式。
  現在流行的仫佬族打灰包,其灰包多用蚊帳布包裹着石灰密縫而成,長寬各約五寸。比賽開始前,要把縫製好後的灰包掛在距地面兩米多高的柱子上,離射擊點約40米遠。同時還要從各村中選出一位公證人。比賽開始後,參賽者按抽籤次序輪流射擊,每次1槍周而復始。打灰包比賽以跪射為主,凡打中灰包(以灰粉飛出為打中)的,獎勵豬腳及豬肉。
  2、打篾球
  打篾球,又稱打篾蛋,是流行於貴州仫佬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
  仫佬族打篾球所用的球,為柔韌的竹篾編織而成。其形狀類似雞蛋,大的似拳頭。裏面塞滿稻草等物,外面則塗以不同的顏色。
  相傳,仫佬族的祖先們曾以打篾球作為練兵的一種手段。現在的打篾球活動多見於貴州遵義、懷仁、織金等地的仫佬族村寨中。打篾球時,需要機智、靈巧、速度和耐力。因其運動量大,技巧性高,故多為青年男女參加。
  打篾球比賽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比賽雙方人數相等,由寨與寨、同姓氏或同家庭之間組隊進行。比賽場地因地制宜,也可按參加人數或觀眾多少而協議定。比賽的場地中心需畫線或橫置一竹竿為“河”界。篾球可用手拍、推、託、扣,或用腳踢、用足勾過“河”界。比賽過程中,運送球不能觸及身體(除手、足之外),篾球打不過“河”者也算輸。如果球在本方界內落地,對方則可過“河”佔領落點之內的地盤,重新畫“河”為界,最後以一方被趕出自己的場地為止。
  還有一種比賽方式為累計記分。比賽開始時,由上次優勝者開球,不分組也不限定人數。球一出手,人們便朝球落地點奔去,由先搶到篾球者發球。以此方式循環進行,發球次數多者獲勝。
  3、游泳
  游泳,是流行在仫佬族民間的水上體育活動,這一活動形式的流行與仫佬族的聚居環境和生產活動有着密切關係。
  在廣西的仫佬山區,武陽江、龍江流貫其中,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這一地理環境練就了仫佬人多樣的水上運動技能。建國後,國家又在仫佬族生活的區域修建了十多座水庫,這些都成了仫佬族的天然游泳場所,許多仫佬族人因此皆善水上活動,而游泳就是其中廣泛流行於仫佬族民間的一項水上體育活動,且尤受青少年的喜愛。
  仫佬族游泳活動的比賽主要採取速度技巧賽的形式。比賽時,人們往往把水果或石子拋在河裏,並規定好時間,誰能最先全部撈上來即為獲勝者。有時還分組比賽,優勝者獎給水果,摸不到的罰游水。這種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促進了羣眾性游泳的開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