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土家族結婚習俗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7W

黔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那裏民風淳樸,民族文化豐富。而黔江土家族結婚習俗,顯示了黔江土家族鮮明的文化風格。他們的婚禮既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共性,也有當地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個性。下面就來看看。

黔江土家族結婚習俗有哪些?

  一、提親
  黔江土家族姑娘和小夥通過木葉情歌相互有了好感後,男方就要請口才好又比較可靠的熟人到姑娘家裏提親。女方家長很重視這一儀式,因為這叫“明媒正娶”,表示對女方的尊敬。媒人初次去提親時,不管天晴落雨,都要帶上一把傘。如果媒人在離開時女方家沒有把傘退還給媒人,就表示女方家對這門親事表示初步同意,反之,就是不同意,婚事就此告一段落。土家族姑娘還未出嫁,是禁忌外人跟她隨便開玩笑的,甚至和姑娘坐在一條板凳上也得不到允許。表明土家族對姑娘的貞操、貞德看得比什麼都重。

二、認親
  通過媒人的牽線搭橋,男女雙方及家人都同意了婚事後,要舉行“認親”儀式。男方要買貴重禮品,但最重要的一樣禮物——“豬腿”絕不能少。男方要請上家族裏的長輩一起去女方家,介時還要放鞭炮表熱鬧,同時也是向周圍的人們宣佈成親的訊息。女方也會熱情款待,雙方在一起吃喝,互訴家事。認親表示男女雙方的婚事正式確定下來。

三、拜年
  即使女方同意了婚事,但一般都不會答應當年接婚。因為他們還希望男方過新年時去拜年。希望男方拜年並不是女方貪財,而是藉此考驗男方出手是否大方,對自己的女兒是否真心。拜年一般選擇在大年七年級,所謂的“男一女二”。拜年很講究,男方要提前詢問女方是拜“葷年”還是“素年”。還要提前瞭解女方家裏的親屬情況,以便按數量準備禮物。拜“葷年”主要禮物是把豬肉切成大小相同的長條子(約1-1.5斤重),在肉條中間圈上一小圈紅紙,俗稱“窕梵”。然後加上傳統的餈粑、煙酒等;拜“素年”是把一斤左右重的麪條用紅紙整整齊齊地捆起來,也要附加其他禮物。女方家的哪些親屬需要送禮,送多貴重的禮,這是有講究的,不能亂送。拜“葷年”還是“素年”完全在於女方家的選擇。

四、備粧
  婚期定下之後,女方就要忙着準備嫁粧。嫁粧一般都是傳統的固定式樣,如:大、小櫃子,衣櫃、涼板牀、碗櫃等。有兩樣東西一定不能少,那就是火盆和洗臉架。可能是因為這兩樣東西是姑娘嫁過去後最重要的時常生活用品的緣故,在出嫁那天,女方還要在這兩樣東西上面放上“封封”,表示對人家搬夫的犒勞。這時期男方也要作相關的準備,如佈置花轎、準備新房、剪貼“囍”字等。

五、迎親
  根據離女家路程的遠近,在婚前一二日或當天,男方要請樂隊和力夫備花轎、繩杆以及鑼鼓、嗩吶等隨媒人在押禮官率領下,去女家迎接新娘。新娘上轎前,由父母或母親給搭上蓋頭布,同時還教導新娘要成家立業,孝敬公婆,夫妻恩愛等,謂之“施巾結離”,申父母之戒,又名“堂前申戒”,後才入轎,在女方送親客的陪送下,一路吹吹打打,迎回男家。在迎親過程中,男方手中始終要拿着一把雨傘。這表示夫妻二人從此即將風雨同舟,未來的日子將在一起共患難。也是寄希望於得到像傘的庇護,保佑夫妻生活幸福、平安!迎親隊伍到了男方家,立刻舉行婚禮的一個重要儀式:拜堂。

六、拜堂
  “拜堂”和“燒袱子”同時進行。花轎進門,暫停於中堂之外,又經一番禮儀,才在鼓鑼及鞭炮聲中升轎入堂,由女儐(圓親孃)將新娘扶出轎門,跨過轎前的七仙河,再按男左女右排列。在男女儐(圓親公、婆)攙扶下拜天地祖宗和新郎的父母,再行交拜禮後送入洞房。“拜堂”是婚禮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拜堂”完畢,即意味着夫妻關係正式確立。拜堂就是拜男方家裏逝去的長輩先祖們,男方希望通過拜堂告知先祖家裏添了一位重要的成員,女方希望通過拜堂告知男方的先祖,希望他們接納自己。同時,拜堂也是一種緬懷心理,是對先祖們的惦記,也希望得到先祖的保佑。拜堂看似喜劇,但它包含中華民族留下的一種尊長的傳統美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小結:在黔江土家族結婚過程中,黔江哭嫁歌也是黔江人們期間必唱的歌曲,有《哭哥嫂》、《娘哭女》和《哭爹孃》等。社會發展到現在,黔江土家族結婚習俗還是保持着以前的老習俗,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婚禮才算是真正的婚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