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腰刀 保安族腰刀有哪些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4W

腰刀是保安族的傳統特色手工藝製品,主要的原產地在甘肅的積石山保安族自治區。那麼關於保安族的腰刀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哪些呢?保安族腰刀有哪些歷史和特色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保安族腰刀 保安族腰刀有哪些特色?

腰刀簡介
  保安腰刀,保安腰刀與藏刀,蒙古刀齊名。保安腰刀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潢考究,工藝精湛。它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別緻的裝飾品和饋親贈友的上乘禮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歡迎,在阿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歷史淵源
  保安族人冶煉鋼鐵,打製金屬器具的歷史有800多年的歷史,與元代成吉思罕的軍事活動相關。據成書於14世紀的:《元史》、《蒙古祕史》、《世界征服者史》都有記載:“太祖徵回回七年”,成吉思罕自公元1219年至1225年率領蒙古遠征軍征服中亞細亞。伊朗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記載:“把為數超過十萬的工匠、藝人跟其餘的人分開,孩童和婦孺被夷為奴婢,驅掠而去”。“蒙古人結束花喇子模的戰鬥,虜掠驅奴,進行搶劫屠殺,血腥鎮壓,再把居民中的工匠瓜分,送到東方諸國”。

1225年成吉思汗回師中原,軍隊中大量補充了從中亞諸國強徵的信仰伊斯蘭的色目人。1227年佔領河州、洮州和金朝所屬的積石州(轄現甘肅積石山,青海循化、同仁、貴德等地)。為了鞏固這些新統一的地區,蒙元軍隊組建了一支由保安族先民工匠參加的“探馬赤軍”,派到現青海同仁縣保安地區駐防。他們亦兵亦工,仍然從事工匠營生。這些信仰伊斯蘭的色目人與當地的蒙、回、土、藏、撒拉等各部族相鄰而居,互通共融,到明代時形成了保安族。

保安人打製腰刀的歷史久遠,保安腰刀的出現與元代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1227年成吉思汗東征時,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區。這部分色目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在保安城定居以後,他們中有許多人從事手工業生產,出現了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等行業。當時的鐵匠主要製作土槍、弓箭等,一脈相通的冶鐵技術使他們具備了雄厚的制刀資質。保安族遷徙到大河家以後,受生活條件的影響,他們自己製作的腰刀在用以自衞的同時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質,於是保安族開始用腰刀交換牧民的牛羊和其他日常用品。從此,保安族腰刀和經濟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保安腰刀的文化內涵
  保安腰刀有許多傳奇的故事和傳説。相傳,在南宋時期,保安族先民鐵匠們,在一座宋軍駐守的城門外開設鐵匠鋪,那個時代,在中國的境內並存着南宋、西遼、蒙古、金朝,西夏、大理六個政權,它們之間的殘酷戰爭長年不斷,宋軍認為,鐵匠們在城門口打製農具和刀具不安全,就派兵驅趕鐵匠們。鐵匠們説:我們安分守紀給百姓的打製日用品,沒擋你們的路,為什麼趕我們?發生爭吵後與宋軍打起來了,鐵匠們手勁大,且有工具,就一錘打瞎了一個宋兵軍官的眼睛,然後騎馬跑了幾天,來到了蒙古軍駐守的一座城門口,蒙古守軍一問來的是鐵匠,就十分歡迎。因為,蒙古軍人都來自草原部族,缺乏各種工匠。就讓他們在城內開鐵匠鋪。後來,因為手藝好,被元朝編入軍户,為他們打製騎兵套具和兵器,後來就跟着元朝軍隊來到保安地方定居了。這個故事從另一側面反映出保安族亦兵亦匠的歷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境內的積石山縣大河家。現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蘭。這裏水草肥美、林木葱鬱,泉水潺潺。據説是大禹治水的源頭。

生產保安腰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腰刀是沒有鞘的木頭把子,後來發展成牛角把子,但是。造型、刀口、式樣仍然不夠理想。

隨着社會的發展,能工巧匠們帶着各自的“絕招”,在一起不斷切磋打刀技藝,對於造腰刀的複雜工藝過程,像設汁、鍛打、粹火、鋃嵌、砸鉚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場開放,給保安腰刀打開了銷路,商業、外貿部門不斷訂貨,把保安人忙得更是應接不暇。

品種特點

保安語把打製各種金屬器具的工匠稱“果爾”,在清代的河州志記載“古族有果爾族”,説明元、明時代“果爾”(工匠)已形成一個社會羣體被稱為“果爾族”。在保安語中,把打製金屬器具的工匠,仍沿用古代對工匠的稱呼“果爾”。

六個工種
  到近代保安族“果爾”已分為六個工種:1、黑活匠,製做各種農牧用具,保安語稱:“黑活也斯君”,主要產品有斧、鐮刀、鏟子、鐵杴、夾腦、馬掌等。因產品不拋光,就叫黑活匠。

2、刀子匠,保安語稱:“什都乎也斯君”。

3、鎖子匠,保安語稱:“鎖子也斯君”。

4、剪子匠,保安語稱:“亥其也斯君”,主要打製羊毛剪子,特受牧民歡迎。

5、勺子匠,保安語稱:“特勺也斯君”,製做各種銅、鉛質的勺子。

6、銀匠,保安語稱:“明夠也斯君”。這些工匠方便了當地各部族的生產生活,促進了保安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步。

小結:保安族的製作腰刀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保安族的腰刀也非常出名,和藏刀以及蒙古刀,併成為三到着名到。保安族生產腰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主要是六種公眾為主,這些手工藝也一直都有流傳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