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飲食文化 傣族民族有哪些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8W

傣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是泰國主體民族,在東南亞國家都有少許的分佈。那麼關於傣族的飲食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傣族民族有哪些的特色呢?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傣族飲食文化 傣族民族有哪些特色

傣族大多日食兩餐,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抓飯吃。
  傣族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把青菜曬乾,再用水煮,然後曬乾儲藏)。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於消化。

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飯合盛些許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特製醬、青苔鬆佐食。
  傣族每年要集體祭祀“社曼”(“披曼”)兩次,栽秧前一次、為祈求豐收,秋收後一次、為謝恩,要殺牛或豬一頭,各家男人備貢品送到“社曼”(“披曼”)前,由“陶曼”主持祭祀,唸完祭詞後,大家共食。

酸肉
  傣族傳統風味菜餚,用牛肉經過醃製,而後炒制而成。特點是酸香味濃,可幫助消化。製法是將新鮮的黃牛肉用淘米水洗淨,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鮮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瓦罐,淋入白酒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合泥密封罐口,醃漬一個月即成。將醃好的黃牛肉切成絲,與青蒜苗炒熟。

火燒魚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特點是軟嫩鮮甜,原汁原味。製法是將鮮魚去鰓和內臟,洗淨,將葱花、薑末、蒜末、青椒末、青姜葉末、芫荽末、野花椒葉末、薄荷、茴香葉末、香茅草葉末、草果粉、味精、鹽、料酒拌製成餡,裝入魚腹,頭尾折攏,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葉,埋入木柴燒後的炭或熱灰中燒熟,取出去掉芭蕉葉和香茅草,裝盤即成。

醃牛頭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其製法是將牛頭、牛腳去毛、去蹄殼,砍成塊煮爛,去骨,切成肉條,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時,取出改用冷水洗淨,再將野花椒葉、紅辣椒粉、生薑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內,加鹽、白酒拌勻入味,裝入瓦罐壓實,蓋上蓋密封,半月後即成。食時可蒸、可炒,是佐酒涼菜,脆嫩酸香、麻辣清涼。

酸角
  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傣家村寨,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着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鈎形莢果。酸角又稱酸豆、羅望子、羅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甜目坎、通血圖,為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歡炎熱氣候,在年均氣温18?C—24?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都能正常生長。

蟲類食品
  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各種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鼈、螞蟻蛋等。
  捕蟬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蟬羣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水浸濕,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裏,回去後入鍋焙乾制醬。蟬醬有清熱解毒,去痛化腫的醫療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螞蟻蛋,經常食用的是一種築巢於樹上的黃螞蟻,取螞蟻蛋時,先將螞蟻驅走,然後取蛋,螞蟻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綠豆,有的小如米粒,潔白晶亮,洗淨曬乾,與雞蛋一起炒食,其味鮮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時制醬,熟食時用雞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筍、沖天椒,輔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風味十足。

特色飲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由於長期嚼食脣齒皆黑,口液如血,人以為美。燒陶業較發達,大部分飲餐用具多由婦女燒製。

小結:傣族當地一天都是食用兩餐,主要是大米和糯米為主要的食物。酸肉是傣族當地特色的菜系,當地的美食非常的美味,還有火燒魚,以及醃牛頭,這些都是傣族當地的特色美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