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婚俗 基諾族的婚禮有什麼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1W

在現代社會,婚嫁都是自由的,不像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時代早就過去了,但是在每一個地方,婚嫁的習俗是不相同的,在不一樣的民族,也是不一樣。基諾族的婚嫁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基諾族婚俗 基諾族的婚禮有什麼特色

在雲南的基諾族青年中,還有“丟包”擇偶的風俗。在村子裏的檳榔樹下,男女青年分兩邊站立,一隻只用彩布做成的菱形荷包,繫着兩條綵帶,象彩蝶一樣在空中飛舞,時而升高,時而降低,飛向對方的懷抱。

  參加“丟包”的青年男女,耳朵裏的竹管裏都插着“獨喬花”、“布什花”、“麥西花”,場面十分好看。

  在基諾族中,有一個叫“尼高作”的竹樓,是青年男女聚會的地方。每到夜晚,姑娘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一齊相約來到“尼高作”,點燃花梨木,放進竹筒悶出黑汁,用黑汁擦黑牙齒,然後就作針線、織布;小夥子們耳朵裏插着美麗的鮮花也來到“尼高作”,他們邊做篾活邊與姑娘們談唱,表達相互愛戀的心情。

  在“尼高作”,青年男女不得有越軌的行為,否則就是對竹樓主人的不敬,要受到懲罰。相愛的人可以到曬台上去親熱,一個小夥子也可以去幾家“尼高作”。玩到夜深,大家要回家休息。這時,姑娘悄悄地用腳踩一下情人的腳背,然後點着火把先走了,這是留小夥子夜宿的暗示。小夥子得到暗示後,馬上起來跟着姑娘走,到了姑娘家,先用屋外的水洗腳,然後進姑娘房裏睡覺,至第二天雞鳴時離去。

  對此,姑娘父母一般都不干涉,有的父母還會偷看,不滿意就立即將小夥子趕走,滿意的就會讓小夥子第二天與姑娘一起去背水、煮飯,小夥子回去後就會請人來提親。

  基諾族的婚禮上要將一隻碗打碎,再包起來交給舅父保存,離婚時將所包破碗扔掉。在婚禮那天,新郎家要殺一頭豬,一半給新娘家。下午,新郎和父母去新娘家接親,男方要送給女方母親1.5元做“奶母費”,給女方舅父2.5元作“接人費”。

  新娘離開村寨時,原來的相好會用清水或淘米水潑她,表示對她不忠於愛情的報復。到了新郎家的樓梯口,新郎的母親要給新娘一個雞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紅線,在手腕上繞三圈。新郎的父親要給新娘一個雞腿,也在她手上拴紅線,以示將新娘的心拴住了。

  小結: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雖然都是自由戀愛,但是如果到了步入婚姻的殿堂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才好。基諾族的婚俗是很有趣的,跟我們常見的婚禮不太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