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歌的特點,藏族民歌的資料

來源:人人運程網 3.98K

音樂是人們生活的產物,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它代表着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底藴。藏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悠久的少數名字,藏族民歌藏族人們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是我國歌曲的精華。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藏族民歌特點跟資料吧,感受一下藏族的文化魅力。

民歌分類
  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歌、彈唱、花兒、拉伊(山歌)等。按其結構和表達形式分,西藏民歌可分為“魯”(亦稱古如)和“諧”兩大類。

藏族民歌的特點,藏族民歌的資料

魯體民歌
  “魯體”民歌又分為“拉魯”--山歌和“卓魯”--牧歌。文人詩歌與“魯體”民歌是相同的西藏的佛教經文
  “措魯”也近似於“魯體”民歌。“魯體”民歌一般句數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址餘名,每句的音節相等,一般六至十一個音節。其節奏特點是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相互對應形成相對穩定的程式。這種民歌形式應用,早在八世紀的時候就有文字記載,可以説是西藏民歌中最早的一種類型。

諧體民歌
  “諧體”民歌品種較多。從地區劃分,“堆諧”--流行於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康諧”--流行於昌都以東的藏區;“巴諧”--即巴塘弦子。從內容與形式來分:“諧青”--頌歌專在儀式、典禮上唱;“勒諧”--勞動的歌;“果諧”--圓圈舞;“達諧”--箭歌;“熱諧”--鈴鼓舞中唱的歌;“酉倉諧”--酒歌等等。“諧體”一般每首四句,有時六句,但均偶句。每句六個音節,分三頓,每頓二音節,節奏是** ** **。

藝術特色
  藏族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普遍的、流傳度比較高的民歌形式首先是“果諧”,果諧是一種古老的歌舞形式,流傳廣泛,多在節日喜慶、勞動之餘和宗教儀式上演唱,一般由慢歌段和快板段兩部分組成,後者是前者旋律的簡化和緊縮。其次是弦子,弦子發源於四川巴塘,固稱巴塘弦子,以曲調優美,曲目豐富,舞姿舒展而着稱。而“堆諧”則是一種表演性很強的踢踏舞,把表演和演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囊瑪”主要流行在拉薩地區,其音樂基本上由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三部分組成。在藏民歌中,酒歌也是一種很流行的歌曲,它是喝酒、敬酒時唱的民間歌曲,有時伴隨簡單的舞蹈動作,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酒歌也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豪爽性格,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剛認識的陌生人,他們都會表現出格外的熱情和好客,請你盡情的喝酒。藏民歌還有很多形式,如山歌、牧歌、農歌等。

藏族民歌的特點是音調悠長,音域寬廣,節奏自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勞動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內容是讚美山川、 河流和歌頌生產勞動的,一種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達 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歌唱對人、對事、對生活的愛憎之感。 與壯麗的黃河、遼闊的大草原相媲美,相和諧的是阿壩草原藏族民歌, 那嘹亮的歌聲彷彿令人置身於廣袤的大自然當中,開闊了心胸, 淨化了靈魂。着名藏族詩人伊丹才讓在早期創作準備階段,通過蒐集、 整理和出版藏族民歌集,從本民族的民間文化中所汲取的文學營養, 為詩人的畢生藝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如同他的詩中所寫的: “母親脱口的那首歌,成了我畢生的盤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