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語言與文化的傳承

來源:人人運程網 4.46K

如果説語言是人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溝通工具,那麼文字就是傳承文明的活化石。據瞭解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即為其中一種。那麼,水書是水族的文字?它和漢字相比有着怎樣的區別和聯繫?不妨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水族語言與文化的傳承


一、水語
  水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先民曾創制過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其形狀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是一水族少女種已經有2000年曆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個單字,且多用於活動。這些文字全靠謄寫抄錄,沒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書基本一致。大部分水族人都不認識。他們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

二、水書
  “水書”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將它稱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即為其中一種。它是一種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書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書籍的通稱。水書還有其他的榮譽稱號:比如水家人的“易經”、“水書百科全書”,是解讀水族悠遠、滄桑、苦澀歷史的重要典籍。同時,水書還被譽為“華夏古文化寶庫中一塊珍貴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開發的最後領地。幾千年來,水書因其神祕的文字構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為一種“被壓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間艱難地傳承着。

從如今的研究成果來看,水書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用書。水書的製造時代極為古遠,有學者推測,水書源頭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書與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間,當有若干姻緣關係”。水書製造之地點,初在西北一帶,由北方次第傳入江西,再由江西遷入貴州省,“乃攜之俱來”。

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如今見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口傳、紙張手抄、刺繡、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書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由於其結構多為象形,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仍保留着遠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區仍被廣泛使用。

僅有八百多個單字的文字體系,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撐着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書研究領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認為,水書具有獨特的魅力。首先,水書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書有自己獨特的文字體系,是中華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儘管這個文字體系顯得十分“稚嫩”與脆弱,但能穿越時空,流傳至今,本身就顯得十分神祕。水書儲存的信息量,已遠遠超過水族社會的範疇,“禮失求於諸野”,從水書中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於解開中原古文化的內涵。另外,在全國56個少數民族中,有自己語言和傳統文字的民族約為三分之一,才有40萬餘人的水族就佔其一,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書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珍貴典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