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鋅茶硒茶

來源:人人運程網 9.1K

1、鳳岡鋅硒茶



  茶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鳳岡縣天然富鋅富硒有機茶,珍稀而有特色鋅、硒元素都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無素,缺之病入。天然鋅硒特色茶,品質優良,故譽之為健康茶、神茶。
  貴州省鳳岡縣所產綠茶富含鋅和硒元素,據檢索,同時含有有機鋅和有機硒的茶中,鳳岡茶居全世界茶溶出物中鋅、硒含量之冠。鳳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烏江北岸大婁山南麓,海拔900米,森林覆蓋率達43%,空氣清新、氣候温和。土壤質地疏鬆,有機質含量豐富。經中科院貴陽地化所、貴州省理化測試中心和貴州省茶科所對土樣的分析測試,鋅含量為每千克84.04—120.34毫克,硒含量為每千克1.75—3.72毫克,所生長的茶樹,採摘的茶葉加工成綠茶,鋅、硒含量分別是每千克55.4—103.2毫克和每千克1.38—2.08毫克,鋅含量比全國其他綠茶中的鋅含量高出近1倍,硒含量高出0.5—1倍。
  近幾年,為開發天然富鋅富硒茶,鳳岡縣政府,省、縣茶業協會積極開展各種茶事活動,宣傳特色茶文化。通過通力協作,申報並獲得了3.18萬畝有機茶基地認證以及“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中國西部茶海”等殊榮。富鋅富鋅有機茶,獲“貴州省名優茶”、“貴州十大名茶”、“貴州五大名茶”稱號。同時,確立了“建立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和“營造綠色環境,培養綠色基地,實施綠色加工,打造綠色品牌”的具體要求。鳳岡現有茶園25.2萬畝,現有年加工能力200噸以上的企業22家,有機茶加工廠5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鳳岡乃至貴州是微量元素豐富的待開發寶庫,天然富鋅富硒有機茶因受特定地域環境條件的限制,產量不大,極顯珍貴。

2、鳳岡鋅硒茶技術規程

1 ) 範 圍

  本標準規定了鳳岡鋅硒綠茶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基地選擇、品種選育、園地開墾、茶樹種植、肥培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凍害預防、茶樹修剪和鮮葉採摘等。   本標準適用於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保護的鳳岡鋅硒綠茶的生產。

2 )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中國顧問師網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中國顧問師網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ll767 茶樹種子和苗木 中國顧問師網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225 機械化採茶技術規程中國顧問師網
  DB52/489 鳳岡富鋅富硒綠茶
  DB520 327/02-2008 鳳岡鋅硒綠茶 產地環境條件中國顧問師網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農藥殘留
  殘留在茶葉中的微量農藥原體及其有毒的代謝物、降解物的總稱。
  3.2 安全間隔期
  茶樹上最後一次施用農藥(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農藥則單獨計)至採收並加工成安全食用茶葉所需要間隔的最少天數。

  3.3 防治指標(經濟閾值) 9Rm
  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為害後所造成的損失達到防治費用時的種羣密度的數值。

  3.4 防治適期
  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生長過程中,最適合進行防治的時期。

  3.5 茶樹專用肥
  根據茶樹生長規律和茶園土壤理化性質配製的用於茶園的各類複合肥、有機無機複合肥等肥料。 DB520 327/T3-2008

  3.6 “豬—沼—茶—林”循環經濟模式
   在茶區內發展生豬養殖,配套沼汽池,通過人畜糞便生產沼氣作能源,利用沼液沼渣作有機肥施用茶園,並在茶園周邊和茶園內不適合種茶的空地植樹造林。

4 ) 基地選擇、規劃

  4.1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DB520 327/T2-2008 《鳳岡鋅硒綠茶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4.2 土壤類型以黃沙壤、黃壤為主,土壤質地疏鬆、土層70cm以上,耕作層有機質含量大於1.5%,土壤排水性透氣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較強,礦物質元素豐富,土壤富含有機鋅硒源。
  4.3 按照“豬—沼—茶—林”循環經濟模式進行基地規劃與建設。規劃與建設應有利於保護和改善茶區生態環境、維護茶園生態平衡,發揮茶樹良種的優良品質,便於茶園灌溉和機械作業。
  4.4 道路和水利系統

  4.4.1 道路

   根據基地規模,地形和地貌等條件,設置合理的道路系統,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頭道。大中型茶場以總部為中心,與各區、片、塊有道路相通。規模較小的茶場,設置支道、步道和地頭道。
  緩坡丘陵地茶園的幹道和支道,可設在崗頂,坡度較大的山地茶園,幹道設在坡腳,支道和步道按S型繞山開設;禁止陡坡茶園開設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和茶園管理的困難;平地的幹道和支道應儘量設置成直線形,以減少佔地面積,提高勞動效率。

  4.4.2 水利系統

   茶園要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統,做到能蓄能排。 
   茶園內溝、渠等水利系統的設置,應與道路網緊密配合,以水土保持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園,中雨能蓄,大雨能排。有條件的可建立茶園噴灌系統,保證茶樹生長具有良好的水肥條件。

  4.5 茶園生態建設

  4.5.1 茶園四周或茶園內不適合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茶園的上風口應營造防護林。主要道路、溝渠兩邊種植行道樹,梯壁坎邊種草。集中連片的茶園可適當種植遮蔭樹,遮光率控制在20%-30%。樹種宜選擇四季不落葉,病蟲害較少的常青樹木。
  4.5.2 對缺叢斷行嚴重、覆蓋度低於50%的茶園,通過補植缺株、合理剪、採、養等措施提高茶園覆蓋度。
  4.5.3 對土壤坡度較大的茶園應退茶還林還草。
  4.6 建立完善的農事活動檔案,記載生產過程中如農藥、肥料的使用情況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5 )茶樹品種選育

  5.1 品種選擇

  5.1.1 應選擇適應鳳岡氣候、土壤條件,抗逆性強,適制名優綠茶或綠、烏兼制的高香型茶樹品種。推薦品種為:龍井長葉、福鼎大白茶、黃觀音、黃金桂、金觀音等品種。
  5.1.2 採用無性系扦插繁殖方法育苗,選用無性系良種茶作為母樹園。 DB520 327/T3-2008

  5.2 培育壯苗

  5.2.1 加強苗期管理,精細的做好遮陰、澆水、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出好苗、出壯苗。
  5.2.2 茶苗出圃時間宜選在雨後,陰天或晴天的早、晚進行,以減少茶苗水分蒸發;如果天旱苗圃土壤乾燥,起苗前應先澆水,使土壤鬆軟,起出的茶苗儘量少傷根,多帶土。
  5.2.3 為了保證良種茶樹的品質性,禁止使用化學物質處理無性系良種茶苗。茶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中規定的1級或2級標準。

6 )園地開墾

  6.1 對於15°以下的緩坡地,首先清除地面雜物,然後進行兩次耕墾,第一次深耕50釐米以上,翻埋雜草。對竹類、金剛刺、蕨類、茅草等宿根性雜草的根莖必須徹底清除。第二次復墾深度30釐米左右,平整地面。
  6.2 坡度在15°—25°的丘陵山地,應建築梯面寬幅在2米以上,內傾等高水平的梯級茶園,有利於水土保持。
  6.3 茶園與四周山坡、林地和農田交界處應設置隔離溝。
  6.4 每10畝左右的茶園附近建一個積肥坑,便於有機肥的採積和施用。

7 )茶苗種植

  7.1 茶苗種植前應施足底肥,以腐熟的有機肥和礦物源肥為主,施用數量同基肥施用標準一樣,要求每畝施用廄肥3噸-4噸或油粕200公斤,或其他相應適用的有機肥料。底肥深度在30—40釐米。
  7.2 開挖種植溝:150釐米—165釐米(4.5尺—5尺)開廂,大行距100釐米—115釐米(3尺—3.5尺),種植溝寬66釐米(2尺),溝深50釐米(1.5尺)。
  7.3 開溝施基肥:在種植溝的基礎上,開上寬下窄的“V”型溝,溝口寬70釐米—80釐米,底寬20釐米—30釐米,深度50釐米,施入基肥後覆土10—15釐米,留下溝深25—30釐米栽茶苗。
  7.4 種植茶苗:以施肥溝為中心,分別在兩邊按小行距50釐米(1.5尺),窩距23釐米(0.7尺),“豬蹄”形呈兩行單株種植,存活茶苗數量3500—4000株。栽種時要用黃土泥漿沾根,先蓋少量泥土覆根,扶正茶苗,並向上輕提一下使根疏展,再邊踩實邊覆土2—3次,最後覆蓋鬆土即可。茶苗根系離底肥10釐米以上,覆土深度以超過根頸2—3釐米為宜。鬆緊度以手稍用力茶苗不被撥起為度。
  7.5 剪枝澆水:茶苗種植完畢後應立即剪去頂部多餘的枝葉,保留3—4片葉,茶苗較矮的只剪除未成熟的芽梢即可。種植後應澆足定根水,如遇連續晴天應澆水抗旱。
  7.6 種植時間:應在每年10月下旬-12月中旬或2月中下旬。第二年對缺窩斷行進行補植,提高茶園覆蓋度。

8 )茶園肥培管理

  8.1 定期監測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屬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檢測一次。根據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土壤改良措施。 DB520 327/T3-2008
       8.2 幼齡茶園和改植換種茶園行間夏季或冬季應種植豆科綠肥作物,在開花初期結合茶園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8.3 採用雜草、作物秸稈和修剪枝葉等無毒無污染的有機物質覆蓋茶園行間,提高茶園的保土蓄水能力。
  8.4 茶園必須每年施用基肥和追肥,補充土壤肥力,實施平衡施肥,防止茶園缺肥和過量施肥。
  8.5 禁止在茶園中使用土壤化學改良劑和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和污水等物質。避免單純使用化學肥料和礦物源肥料,宜施用茶樹專用肥。
  8.6 有機肥料中污染物質含量應符合表1規定,微生物肥料應符合NY/T227要求。 

9 )茶園的病、蟲、草害防治

  9.1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從茶園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茶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定標準的範圍。
  9.2 從外地引種或向外地引種時,應進行植物檢疫,不得將當地尚未發生的危險性的病蟲草隨種苗帶入或帶出。

  9.3 農業防治措施:

  9.3.1 換種改植或發展新茶園時,應選用當地主要病蟲抗性較強的品種。
  9.3.2 分批、多次、及時採摘,抑制假眼小綠葉蟬,茶橙癭蟎、茶白星病等危害芽葉的病蟲。
  9.3.3 通過修剪控制茶樹高度低於80cm,減輕毒蛾類、蚧類、黑刺粉蝨等害蟲的危害,控制蟎類的越冬基數。
    9.3.4 秋末宜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深耕,減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鱗翅目和象甲類害蟲的種羣密度。 DB520 327/T3-2008
  9.3.5 將茶園根際附近的茶葉及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有效防治葉病類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蟲。

  9.4 物理防治措施

  9.4.1 採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蠶、茶麗紋象甲等害蟲危害。
  9.4.2 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或異性誘殺。
  9.4.3 採用機械或人工方法防除雜草。

  9.5 生物防治措施

  9.5.1 注意保護利用當地茶園中的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蟎、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
  9.5.2 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

  9.6 化學防治措施

  9.6.1 嚴格制定防治指標,掌握防治適期施藥。宜一藥多治或農藥的合理混用(茶園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防治適期及推薦使用農藥及藥劑見附錄B)。
  9.6.2 宜低容量噴霧,一般蓬面害蟲實行蓬面掃噴;茶叢中下部害蟲應側位低容量噴霧。
  9.6.3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無公害茶園可使用的農藥品種及其安全標準見附錄C)。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對硫磷(1605)、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樂果、五氯酚鈉、殺蟲脒、百克威、三氯殺蟎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來福靈及其混劑等高毒,高殘留農藥。
  9.6.4 嚴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

10 )茶樹的凍害防治

  10.1 凍害預防

  10.1.1 越冬期凍害預防,可根據情況,或以施有機肥、鱗、鉀肥或加倍培土,增厚活土層,成葉越冬,或在寒冷季節來臨前,進行行間鋪草,或在秋季套種綠肥,亦可多種措施並用。

  10.2 受凍後的護理

  10.2.1 按照受凍害的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
  10.2.2 及早進行淺耕施肥,越冬期發生凍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發生凍害的,及時進行根外施肥。
  10.2.3 受凍後進行輕修剪的茶樹,春茶應留大葉採摘以培養樹冠。

11) 茶樹修剪

  11.1 定型修剪:幼齡茶園一般要進行3次定型修剪。當種植好的幼苗生長高度達到30釐米時要及時定型剪,以後每長高15釐米進行打頂採芽或修剪一次,時間看茶樹長勢確定。茶蓬高度定型在70—80釐米的範圍。 DB520 327/T3-2008
  11.2 輕修剪:從種茶後第3年起,在定型修剪的基礎上,每年進行一次整蓬輕修剪,時間在10—11月份,剪去蓬面3—5釐米的枝葉,使茶樹蓬面整齊。也可在合理採摘控制樹高的前提下,適當延長修剪的間隔期,2年修剪一次。
  11.3 深修剪:經過幾年的輕修剪和採摘以後,樹冠上的枝條過於密集而細弱,為更新採摘面上的枝條,需要進行深修剪。修剪深度是剪去綠葉層10—15釐米,修剪時間應在春茶後(5月中旬)為宜。一般是經過3—4次輕修剪後,要進行一次深修剪。
       11.4 重修剪:茶樹經過一定生產週期或病蟲等原因,出現樹冠分枝生長衰弱、芽梢減少,對夾葉發生早、雞爪枝多、部分茶樹枝幹有苔蘚、地衣、長勢差,造成茶葉單產低,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需要進行重修剪。修剪高度是在離地面30—50釐米處選取適當的部位剪去。時間在春茶後(5月中旬)為宜,剪口呈斜口,不被撕裂。
  11.5 台刈:低產茶園管護改造的主要方法是對茶樹進行台刈,修剪出的病枝必須清除茶園。建議使用波爾多液清洗枝幹,以防治苔鮮和剪口病菌感染,並立即翻土除草,重施一次基施,達到迅速復壯茶樹的目的。
  11.6 覆蓋度較大的茶園,每年進行茶行邊枝修剪,保持茶園行間20釐米的間隙,以利田間作業和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12) 鮮葉採摘

  12.1 應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各茶類對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採留結合,量質兼顧和因園制宜的原則,按照DB52/489的規定,適時採摘。
  12.2 名優茶青需手工採摘,手工採茶要求提手採,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不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枝葉,不宜捋采和抓採。
  12.3 發芽整齊、生長勢強,採摘面平整的茶園可實行機採,機採按NY/T225標準執行。採茶機應使用無鉛汽油和機油,防止污染茶葉、茶樹和土壤。
    12.4 採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眼茶籃或竹簍筐盛裝鮮葉,採下的鮮葉應及時運送茶廠,防止鮮葉質變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質。

貴州十大名茶:

鳳岡鋅茶硒茶
01.綠寶石 02.雷公山銀球茶 
03.湄潭翠芽  04.“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 
05."清水塘"牌清池翠片 06.都勻毛尖 
07.貴定雲霧貢茶  08.石阡苔茶 
09.梵淨山翠峯茶 10.鳳岡鋅茶硒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