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之種類繁多的盛酒具

來源:人人運程網 1.88W

提到中國酒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國的酒具,中國的酒具極其有講究,不同身份的人用什麼酒具盛酒都有規定,當然還是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講究這些了,古代的盛酒器種類繁多,功能也各有不同,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國酒文化之種類繁多的盛酒具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壺、區、卮、皿、鑑、斛、觥、甕、瓿、彝。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温酒器,飲酒前用於將酒加熱,配以杓,便於取酒。温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鑑,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鑑。
  漢代的漆制酒器: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雲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九十件。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裏面放着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牀,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瓷制酒器:瓷器大致出現於東漢前後,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於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於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温熱後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於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製品酒器以青花,鬥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

  其它酒器:在我國曆史上還有一些獨特材料或獨特造型的酒器,雖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銀、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製成的酒器。明清時期以至解放後,錫制温酒器廣為使用。主要為温酒器。
  夜光杯:唐代詩人王翰有一句名詩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為玉石所制的酒杯,現代已仿製成功。

  倒流壺:在陝西省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耀州窯出品的倒流瓷壺。壺高十九釐米,腹徑十四點三釐米,它的壺蓋是虛設的,不能打開。在壺底中央有一小孔,壺底向上,酒從小孔注入。小孔與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於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漏酒。壺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時酒可不溢出。設計頗為巧妙。
  鴛鴦轉香壺:宋朝皇宮中所使用的壺。它能在一壺中倒出兩種酒來。

  九龍公道杯:產於宋代,上面是一隻杯,杯中有一條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龍,酒具上繪有八條龍,故稱九龍杯。下面是一塊圓盤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時,如適度,滴酒不漏,如超過一定的限量,酒就會通過“龍身”的虹吸作用,將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稱公道杯。

  瀆山大玉海:專門用於貯存酒的玉甕,用整塊雜色墨玉琢成,周長5米,四周雕有出沒于波濤之中的海龍,海獸,形象生動,氣勢磅礴,重達3500公斤,可貯酒30石。據傳這口大玉甕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從外地運來,置在瓊華島上,用來盛酒,宴賞功臣,現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前團城。

  總結:原來盛酒器這樣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可見我們中國人是多麼重視喝酒這件事了,酒雖香,可不要貪杯啊。

熱門標籤